中文摘要 | 第2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第一章: 文献综述 | 第8-17页 |
1.1 小麦赤霉病概况 | 第8-11页 |
1.1.1 小麦赤霉病的危害 | 第8-9页 |
1.1.2 禾谷镰刀菌的生物学特征 | 第9-10页 |
1.1.3 禾谷镰刀菌致病机制 | 第10-11页 |
1.1.4 禾谷镰刀菌基因组研究进展 | 第11页 |
1.2 小麦赤霉病毒素相关研究进展 | 第11-13页 |
1.2.1 禾谷镰刀菌相关毒素分类 | 第11-12页 |
1.2.2 镰刀菌单端孢霉烯族毒素的生物合成 | 第12页 |
1.2.3 多种DON测定方法 | 第12-13页 |
1.2.4 ELISA方法及其在毒素检测中的应用 | 第13页 |
1.3 小麦赤霉病抗性研究 | 第13-16页 |
1.3.1 小麦赤霉病抗性类型及评价指标 | 第13-14页 |
1.3.2 小麦赤霉病抗性QTL | 第14-15页 |
1.3.3 小麦籽粒对于镰刀菌的响应 | 第15页 |
1.3.4 小麦籽粒抗赤霉病评价体系 | 第15-16页 |
1.4 本实验的目的及意义 | 第16-17页 |
第二章: 小麦籽粒抗性活体接种鉴定及评价体系 | 第17-27页 |
2.1 引言 | 第17页 |
2.2 材料与方法 | 第17-20页 |
2.2.1 试验材料与菌株 | 第17页 |
2.2.2 材料的种植 | 第17-18页 |
2.2.3 禾谷镰刀菌的保存与培养 | 第18页 |
2.2.4 活体条件下不同材料各生育期接种与取样 | 第18-19页 |
2.2.5 接种接种后小穗表型观察 | 第19页 |
2.2.6 MVX10透射光明场观察取样籽粒大小及表面荧光 | 第19-20页 |
2.3 结果与分析 | 第20-26页 |
2.3.1 活体接种条件下小穗表型鉴定 | 第20-22页 |
2.3.2 活体接种试验下不同材料各生育期籽粒形态鉴定 | 第22-24页 |
2.3.3 扬花后5d接种后各材料小穗的荧光观察比较 | 第24-26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26-27页 |
第三章: 小麦籽粒抗性离体接种鉴定及评价体系 | 第27-43页 |
3.1 引言 | 第27页 |
3.2 材料与方法 | 第27-31页 |
3.2.1 材料与菌株 | 第27页 |
3.2.2 离体条件下不同材料标花与不同时期取样 | 第27-28页 |
3.2.3 禾谷镰刀菌菌丝生长速率测定 | 第28页 |
3.2.4 不同培养基产孢能力的试验 | 第28-29页 |
3.2.5 用Elisa法进行毒素含量测定 | 第29-30页 |
3.2.6 不同材料成熟小麦种子发芽率实验 | 第30页 |
3.2.7 RNA提取及表达量分析 | 第30-31页 |
3.3 结果与分析 | 第31-42页 |
3.3.1 离体培养基中菌丝生长速率 | 第31-37页 |
3.3.2 分生孢子产孢量分析 | 第37-38页 |
3.3.3 不同培养基毒素含量 | 第38-40页 |
3.3.4 不同材料成熟种子响应禾谷镰刀菌后的发芽力 | 第40-42页 |
3.3.5 产毒基因TRI6在108h表达量的分析 | 第42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42-43页 |
第四章: 结论与讨论 | 第43-48页 |
4.1 活体接种试验讨论 | 第43-44页 |
4.2 离体接种试验讨论 | 第44-45页 |
4.3 活体试验和离体试验归纳与讨论 | 第45-46页 |
4.4 结论 | 第46-4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8-53页 |
致谢 | 第53-54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54-5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