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11-21页 |
1.1 温度胁迫与昆虫的关系 | 第11-12页 |
1.1.1 温度对昆虫的直接影响 | 第11-12页 |
1.1.2 温度对昆虫的间接影响 | 第12页 |
1.2 昆虫对温度胁迫的适应性机制 | 第12-13页 |
1.3 西花蓟马研究概况 | 第13-15页 |
1.4 温度胁迫对西花蓟马影响的研究进展 | 第15-16页 |
1.5 转录组学及高通量测序技术的研究进展 | 第16-17页 |
1.5.1 转录组测序及其研究进展与应用 | 第16-17页 |
1.5.2 转录组测序技术在昆虫学上的应用 | 第17页 |
1.6 热激蛋白的研究概况 | 第17-20页 |
1.6.1 热激蛋白简介 | 第17-18页 |
1.6.2 热激蛋白的分类及主要功能 | 第18-19页 |
1.6.3 热激蛋白在昆虫中的研究 | 第19-20页 |
1.7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 | 第20-21页 |
第二章 长期恒温驯化对西花蓟马温度耐受性的影响 | 第21-29页 |
2.1 材料和方法 | 第21-22页 |
2.1.1 供试虫源 | 第21页 |
2.1.2 低温处理 | 第21页 |
2.1.3 高温处理 | 第21-22页 |
2.1.4 数据处理 | 第22页 |
2.3 结果与分析 | 第22-25页 |
2.3.1 低温暴露处理 | 第22-23页 |
2.3.2 高温暴露处理 | 第23-25页 |
2.4 小结与讨论 | 第25-29页 |
2.4.1 西花蓟马不同性别及发育阶段耐寒性差异 | 第25-26页 |
2.4.2 西花蓟马不同性别及发育阶段耐热性差异 | 第26-27页 |
2.4.3 西花蓟马原始种群和饲养种群的温度耐受性差异 | 第27-29页 |
第三章 温度胁迫对西花蓟马影响的转录组分析 | 第29-45页 |
3.1 材料与方法 | 第29-32页 |
3.1.1 供试昆虫与处理 | 第29页 |
3.1.2 RNA的抽提 | 第29-30页 |
3.1.3 实验流程 | 第30页 |
3.1.4 转录组信息处理与分析 | 第30-31页 |
3.1.5 qRT-PCR验证 | 第31-32页 |
3.1.6 数据分析 | 第32页 |
3.2 转录组测序结果与分析 | 第32-43页 |
3.2.1 样品质检 | 第32-34页 |
3.2.2 转录本的拼接及unigene长度分布 | 第34页 |
3.2.3 转录组测序结果与分析 | 第34-42页 |
3.2.4 定量验证 | 第42-43页 |
3.3 讨论 | 第43-45页 |
第四章 西花蓟马HSP70s基因的克隆及其序列分析 | 第45-61页 |
4.1 实验材料 | 第45-46页 |
4.1.1 供试虫源 | 第45页 |
4.1.2 主要试剂 | 第45页 |
4.1.3 主要仪器 | 第45-46页 |
4.2 实验方法与步骤 | 第46-50页 |
4.2.1 西花蓟马总RNA的提取 | 第46页 |
4.2.2 cDNA第一链的合成 | 第46页 |
4.2.3 西花蓟马3个hsp70s片段的获得、回收纯化及克隆 | 第46-47页 |
4.2.4 西花蓟马hsp70s基因的5'和3'RACE片段的获得 | 第47-49页 |
4.2.5 西花蓟马hsp70s的基因组扩增 | 第49-50页 |
4.2.6 西花蓟马hsp70s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| 第50页 |
4.3 结果与分析 | 第50-59页 |
4.3.1 西花蓟马hsp70s的序列特征分析 | 第50-51页 |
4.3.2 西花蓟马HSP70序列比对及系统发育分析 | 第51-58页 |
4.3.3 西花蓟马HSP70s的基因组结构分析 | 第58-59页 |
4.4 讨论 | 第59-61页 |
第五章 西花蓟马HSP70s基因的表达模式分析 | 第61-69页 |
5.1 实验材料 | 第61-62页 |
5.1.1 供试昆虫及温度处理 | 第61页 |
5.1.2 主要试剂 | 第61页 |
5.1.3 主要仪器 | 第61-62页 |
5.2 实验方法与步骤 | 第62-64页 |
5.2.1 西花蓟马总RNA的提取 | 第62页 |
5.2.2 实时定量cDNA的合成 | 第62-63页 |
5.2.3 实时定量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| 第63页 |
5.2.4 西花蓟马hsp70s基因实时定量分析 | 第63页 |
5.2.5 数据处理 | 第63-64页 |
5.3 西花蓟马hsp70s的表达模式分析 | 第64-66页 |
5.4 讨论 | 第66-69页 |
参考文献(References) | 第69-82页 |
致谢 | 第82-83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研究论文 | 第83-8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