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2-28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2-15页 |
1.1.1 我国水资源现状 | 第13-14页 |
1.1.2 含重金属废水污染现状 | 第14页 |
1.1.3 含重金属浮选废水概述 | 第14-15页 |
1.2 含重金属浮选废水的主要处理方法 | 第15-21页 |
1.2.1 中和法 | 第15-16页 |
1.2.2 混凝沉淀法 | 第16-17页 |
1.2.3 化学氧化法 | 第17-18页 |
1.2.4 人工湿地法 | 第18-19页 |
1.2.5 微生物法 | 第19-21页 |
1.3 微电解法处理含重金属浮选废水概述 | 第21-25页 |
1.3.1 微电解法概述 | 第21页 |
1.3.2 微电解作用机理 | 第21-23页 |
1.3.3 微电解法处理废水的研究及应用 | 第23-25页 |
1.4 本论文研究意义及内容 | 第25-28页 |
1.4.1 本论文研究意义 | 第25-26页 |
1.4.2 本论文研究内容 | 第26-28页 |
第二章 试验方法 | 第28-38页 |
2.1 实验样品 | 第28页 |
2.2 实验药剂 | 第28-29页 |
2.3 实验设备 | 第29-30页 |
2.3.1 实验仪器 | 第29页 |
2.3.2 脉冲电强化微电解流化床反应装置 | 第29-30页 |
2.4 实验研究方法 | 第30-31页 |
2.4.1 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 | 第30页 |
2.4.2 X射线衍射能谱分析 | 第30-31页 |
2.4.3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| 第31页 |
2.5 水质分析方法 | 第31-38页 |
2.5.1 Cu~(2+)、Pb~(2+)、Zn~(2+)浓度测定 | 第31-32页 |
2.5.2 药剂浓度测定 | 第32-36页 |
2.5.3 COD_(Cr)的测定 | 第36页 |
2.5.4 BOD_5的测定 | 第36-38页 |
第三章 脉冲电强化微电解流化床处理模拟废水研究 | 第38-56页 |
3.1 实验水样 | 第38页 |
3.2 实验方法 | 第38-39页 |
3.3 结果与讨论 | 第39-52页 |
3.3.1 初始pH对脉冲电强化微电解流化床处理废水的影响 | 第39-43页 |
3.3.2 电流密度对脉冲电强化微电解流化床处理废水的影响 | 第43-46页 |
3.3.3 脉冲周期对脉冲电强化微电解流化床处理废水的影响 | 第46-49页 |
3.3.4 极板间距对脉冲电强化微电解流化床处理废水的影响 | 第49-52页 |
3.4 模拟废水的可生化性试验 | 第52-54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54-56页 |
第四章 脉冲电强化微电解流化床试验研究 | 第56-64页 |
4.1 脉冲电强化微电解流化床处理实际废水的研究 | 第56-58页 |
4.1.1 试验水样 | 第56页 |
4.1.2 试验方法 | 第56-57页 |
4.1.3 试验结果 | 第57-58页 |
4.2 联用耦合技术处理实际废水试验 | 第58-61页 |
4.2.1 脉冲电强化微电解流化床法+絮凝沉淀法 | 第58-59页 |
4.2.2 脉冲电强化微电解流化床法+微生物吸附絮凝法 | 第59-61页 |
4.3 对比试验 | 第61-63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63-64页 |
第五章 脉冲电强化微电解流化床处理废水的机理探讨 | 第64-84页 |
5.1 表征分析 | 第64-68页 |
5.1.1 填料表征分析 | 第64-67页 |
5.1.2 絮体表征分析 | 第67-68页 |
5.2 XRD分析 | 第68-70页 |
5.2.1 填料XRD分析 | 第68-70页 |
5.2.2 絮体XRD分析 | 第70页 |
5.3 XPS分析 | 第70-74页 |
5.3.1 填料XPS分析 | 第71-73页 |
5.3.2 絮体XPS分析 | 第73-74页 |
5.4 絮凝沉淀 | 第74-80页 |
5.4.1 絮凝机理 | 第74-77页 |
5.4.2 吸附沉淀机理 | 第77-80页 |
5.5 丁基黄药及苯胺黑药降解原理探讨 | 第80-82页 |
5.5.1 过氧化氢及羟基自由基的生成 | 第80-81页 |
5.5.2 丁基黄药降及苯胺黑药降解过程推测 | 第81-82页 |
5.6 本章小结 | 第82-84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| 第84-87页 |
6.1 结论 | 第84-85页 |
6.2 建议 | 第85-87页 |
致谢 | 第87-8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8-96页 |
附录A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申请的专利 | 第96-97页 |
附录B 硕士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与获奖项 | 第9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