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8-10页 |
summary | 第10-11页 |
0 引言 | 第12-14页 |
0.1 选题的背景 | 第12页 |
0.2 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0.3 研究方法及思路 | 第13页 |
0.4 创新与不足 | 第13-14页 |
1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| 第14-17页 |
1.1 相关概念的界定 | 第14-15页 |
1.1.1 应急救援体系 | 第14页 |
1.1.2 政府主导的应急救援体系 | 第14页 |
1.1.3 该体系建设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| 第14-15页 |
1.2 理论基础 | 第15-17页 |
1.2.1 风险社会理论 | 第15页 |
1.2.2 新公共管理理论 | 第15-16页 |
1.2.3 新公共服务理论 | 第16页 |
1.2.4 现代安全管理理论 | 第16-17页 |
2 我国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现状 | 第17-21页 |
2.1 我国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概况 | 第17页 |
2.2 我国现行应急救援体系的SWOT分析 | 第17-21页 |
2.2.1 优势(strength)分析 | 第17-18页 |
2.2.2 劣势(weakness)分析 | 第18页 |
2.2.3 机遇(opportunity)分析 | 第18-19页 |
2.2.4 威胁(threat)分析 | 第19-21页 |
3 经验借鉴 | 第21-31页 |
3.1 美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主要做法 | 第21-24页 |
3.1.1 美国应急管理体制概况 | 第21-22页 |
3.1.2 美国应急救援法律体系的建设之路 | 第22-23页 |
3.1.3 美国应急信息系统对应急预案的影响 | 第23-24页 |
3.2 日本应急管理体系 | 第24-28页 |
3.2.1 日本应急管理体制 | 第24页 |
3.2.2 日本应急管理流程 | 第24-25页 |
3.2.3 日本应急法律体系 | 第25-26页 |
3.2.4 日本应急救援力量、应急教育及人才培养 | 第26-28页 |
3.3 启示 | 第28-31页 |
3.3.1 必须加强应急救援组织建设,完善应急救援法律体系 | 第29页 |
3.3.2 必须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,保证应急救援建设经费充足投入 | 第29页 |
3.3.3 必须加强应急救援装备投入,强化应急救援技术交流 | 第29页 |
3.3.4 必须强化应急救援专业力量,加强多部门之间的协同作战 | 第29页 |
3.3.5 必须加强应急管理信息网络建设,鼓励社会力量参与 | 第29-31页 |
4 对策性建议 | 第31-36页 |
4.1 整合应急机构,建立统一体系 | 第31-32页 |
4.1.1 整合救援机构,救援分工明确化 | 第31页 |
4.1.2 减少层级设置,突出政府统一指挥地位 | 第31页 |
4.1.3 优化应急救援指挥流程,提高指挥效能 | 第31-32页 |
4.2 建强专业队伍,加大培训力度 | 第32页 |
4.2.1 壮大专业性救援队伍 | 第32页 |
4.2.2 加大针对性培训力度 | 第32页 |
4.3 完善运行机制,实现精确指挥 | 第32-34页 |
4.3.1 完善协调联动机制,实现科学高效 | 第32-33页 |
4.3.2 完善无线通信网络,实现高效调配 | 第33页 |
4.3.3 完善信息共享机制,实现准确掌握 | 第33页 |
4.3.4 完善日常演练机制,实现练战结合 | 第33-34页 |
4.4 深入解读法律,完善地方制度 | 第34页 |
4.4.1 深入解读现行法律 | 第34页 |
4.4.2 积极制定实施办法 | 第34页 |
4.5 建立保障体系,提高保障能力 | 第34-36页 |
4.5.1 健全专业化应急保障体系 | 第34-35页 |
4.5.2 完善社会化应急保障体系 | 第35-36页 |
结束语 | 第36-3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7-40页 |
致谢 | 第40-4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