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21页 |
1.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9-11页 |
1.2 锂空气电池的工作原理 | 第11-13页 |
1.3 锂空气电池的研究进展 | 第13-18页 |
1.3.1 水系锂空气电池的研究进展 | 第13-14页 |
1.3.2 非水系锂空气电池的研究进展 | 第14-18页 |
1.4 锂空气电池目前存在的问题 | 第18-20页 |
1.4.1 水系锂空气电池存在的问题 | 第18-19页 |
1.4.2 非水系锂空气电池存在的问题 | 第19-20页 |
1.5 课题设计思路及主要实验内容 | 第20-21页 |
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原理 | 第21-30页 |
2.1 实验药品与实验仪器 | 第21-22页 |
2.1.1 实验药品 | 第21-22页 |
2.1.2 实验仪器 | 第22页 |
2.2 实验方法 | 第22-26页 |
2.2.1 泡沫铜预处理 | 第22-23页 |
2.2.2 Super P 电极的制备 | 第23页 |
2.2.3 Cu_2O 粉末电极的制备 | 第23页 |
2.2.4 恒电流电沉积制备立方体 Cu_2O 电极 | 第23-24页 |
2.2.5 水热法制备 Cu_2O 电极 | 第24-25页 |
2.2.6 恒电位沉积制备 Cu_2O 催化剂 | 第25-26页 |
2.2.7 锂空气电池装配 | 第26页 |
2.3 材料的表征测试 | 第26-27页 |
2.3.1 X 射线衍射技术(XRD) | 第26-27页 |
2.3.2 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(SEM) | 第27页 |
2.3.3 X 射线光电子能谱技术(XPS) | 第27页 |
2.5 电化学性能测试 | 第27-30页 |
2.5.1 恒电流充放电测试 | 第27-28页 |
2.5.2 循环伏安测试 | 第28页 |
2.5.3 电化学交流阻抗技术 | 第28-30页 |
第三章 电沉积制备立方体 Cu_2O 正极催化剂的研究 | 第30-46页 |
3.1 引言 | 第30-31页 |
3.2 立方体 Cu_2O 正极催化剂的物化性质表征 | 第31-37页 |
3.2.1 正极催化剂的 XRD 表征 | 第31-33页 |
3.2.2 正极催化剂的 XPS 表征 | 第33-34页 |
3.2.3 正极催化剂的 SEM 测试 | 第34-37页 |
3.3 电沉积立方体 Cu_2O 催化剂的电化学性能分析 | 第37-45页 |
3.3.1 循环伏安测试 | 第38-40页 |
3.3.2 倍率性能测试 | 第40-42页 |
3.3.3 循环性能测试 | 第42-45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45-46页 |
第四章 水热法制备 Cu_2O 正极催化剂的研究 | 第46-65页 |
4.1 引言 | 第46页 |
4.2 NaCl 对水热合成制备 Cu_2O 的影响 | 第46-56页 |
4.2.1 物化性能表征 | 第47-50页 |
4.2.2 电化学性能测试分析 | 第50-56页 |
4.2.3 本节小结 | 第56页 |
4.3 培养晶核对水热合成 Cu_2O 催化剂的影响 | 第56-63页 |
4.3.1 物化表征 | 第57-60页 |
4.3.2 电化学性能测试分析 | 第60-63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63-65页 |
第五章 不同形貌 Cu_2O 正极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| 第65-77页 |
5.1 引言 | 第65页 |
5.2 不同形貌 Cu_2O 正极催化剂的物化性质表征 | 第65-70页 |
5.2.1 不同形貌 Cu_2O 正极催化剂的 XRD 表征 | 第66-68页 |
5.2.2 不同形貌 Cu_2O 正极催化剂的 SEM 表征 | 第68-70页 |
5.3 不同形貌 Cu_2O 正极催化剂的电化学性能分析 | 第70-76页 |
5.3.1 交流阻抗测试 | 第70-71页 |
5.3.2 倍率性能测试 | 第71-73页 |
5.3.3 循环性能测试 | 第73-76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76-77页 |
结论 | 第77-7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8-84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| 第84-86页 |
致谢 | 第8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