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环境科学、安全科学论文--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--环境地学论文--环境地球化学论文

稻田中磷化氢的分布及其环境影响因素的研究

摘要第5-7页
Abstract第7-9页
第一章 绪论第13-40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第13-36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湿地生态系统中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磷化氢的发现及其对磷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意义第15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磷化氢在环境领域的研究进程和现状第17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1.4 磷化氢分析方法的研究进程和现状第24-28页
        1.1.5 磷化氢自然环境行为的研究进程和现状第28-34页
        1.1.6 磷化氢与环境因子间关系的研究进程和现状第34-36页
    1.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36-3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研究目的第36-3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研究意义第38页
    1.3 研究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38-40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研究的技术路线第39-40页
第二章 痕量磷化氢的冷阱二次富集机理与 GC/FID 分析方法建立第40-53页
    2.1 引言第40页
    2.2 材料与方法第40-4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设备和材料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色谱条件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冷阱二次富集—GC/FID 磷化氢分析系统第41-4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冷阱二次富集—GC/FID 磷化氢分析操作过程第43-45页
    2.3 结果与讨论第45-5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系统运行参数对磷化氢测定的影响和富集机理的讨论第45-5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系统可靠性试验第50-51页
    2.4 小结第51-53页
第三章 稻田中气体磷化氢分布及其环境影响因素第53-64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53-54页
    3.2 材料与方法第54-5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采样区域描述第5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野外试验进程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样品采集过程第55-57页
    3.3 结果和讨论第57-6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磷化氢在稻田生态环境中浓度和排放通量的季节性变化第57-6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磷化氢不同传输途径对排放通量的贡献第61-63页
    3.4 小结第63-64页
第四章 水稻土中 MBP 分布及其环境影响因素第64-81页
    4.1 引言第64页
    4.2 材料与方法第64-7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采区域地描述和野外试验进程第6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样品采集过程第64-6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结合态磷化氢的测定第66-6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环境因素的测定第67-7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5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71-72页
    4.3 结果和讨论第72-8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水稻土壤中结合态磷化氢的分布第72-7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水稻土中各环境因素的含量水平第75-7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各环境因素对水稻土中结合态磷化氢的影响第76-80页
    4.4 小结第80-81页
结论第81-83页
    研究结论第81-82页
    研究建议第82-83页
参考文献第83-91页
附录第91-95页
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95-97页
致谢第97-98页
附件第98页

论文共9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ASM2D活性污泥数学模型的JHB工艺的模拟及优化研究
下一篇:臭氧/曝气—生物活性炭滤池净水效果及应急处理苯酚污染的对比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