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30页 |
1.1 引言 | 第9页 |
1.2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| 第9-11页 |
1.3 碱性阴离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| 第11-15页 |
1.3.1 氢氧根离子在阴离子交换膜中的传导机制 | 第12-13页 |
1.3.2 阴离子交换膜的导电基团及其降解机制 | 第13-15页 |
1.3.3 阴离子交换膜的设计原则 | 第15页 |
1.4 阴离子交换膜的制备方法 | 第15-21页 |
1.4.1 物理接枝法 | 第15-16页 |
1.4.2 本体聚合法 | 第16-18页 |
1.4.3 化学接枝法 | 第18-21页 |
1.5 阴离子交换膜的改性 | 第21-26页 |
1.5.1 交联改性 | 第21-22页 |
1.5.2 复合膜的制备 | 第22-25页 |
1.5.3 结构设计的调整 | 第25-26页 |
1.6 燃料电池用加成型降冰片烯共聚物离子交换膜的研究进展 | 第26-28页 |
1.6.1 开环聚合型降冰片烯离子交换膜 | 第26-28页 |
1.6.2 功能化乙烯基加成型降冰片烯共聚物离子交换膜 | 第28页 |
1.7 课题的提出及意义 | 第28-30页 |
第二章 加成型降冰片烯共聚物的催化合成 | 第30-41页 |
2.1 实验部分 | 第31-34页 |
2.1.1 主要原料及试剂 | 第31页 |
2.1.2 实验仪器 | 第31-32页 |
2.1.3 实验用溶剂处理 | 第32页 |
2.1.4 降冰片烯衍生物的合成 | 第32-33页 |
2.1.5 加成型降冰片烯共聚物 P(BN/PhBN)的催化合成 | 第33-34页 |
2.2 单体及共聚物的表征方法 | 第34-35页 |
2.3 结果与讨论 | 第35-40页 |
2.3.1 降冰片烯衍生物的结构 | 第35-37页 |
2.3.2 加成型降冰片烯共聚物的结构 | 第37-39页 |
2.3.3 加成型降冰片的共聚物溶解性与成膜性 | 第39-40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40-41页 |
第三章 加成型降冰片烯共聚物季铵化改性制备碱性阴离子交换膜 | 第41-64页 |
3.1 实验部分 | 第42-46页 |
3.1.1 主要原料及试剂 | 第42页 |
3.1.2 实验仪器 | 第42-43页 |
3.1.3 加成型降冰片烯共聚物的合成 | 第43页 |
3.1.4 加成型降冰片烯共聚物的功能化 | 第43-44页 |
3.1.5 季铵化加成型降冰片烯共聚物碱性阴离子交换膜制备 | 第44-46页 |
3.2 功能化加成型降冰片烯共聚物结构表征 | 第46页 |
3.3 阴离子交换膜的应用性能测定 | 第46-51页 |
3.3.1 阴离子交换膜的物理化学性能 | 第46-49页 |
3.3.2 阴离子交换膜的电化学性能 | 第49-51页 |
3.4 结果与讨论 | 第51-62页 |
3.4.1 加成型降冰片烯共聚物功能化结构 | 第51-53页 |
3.4.2 碱性阴离子交换膜的应用性能 | 第53-62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62-64页 |
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64-66页 |
4.1 结论 | 第64-65页 |
4.2 展望 | 第65-66页 |
致谢 | 第66-6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7-76页 |
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7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