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弹塑性损伤模型的PC箱梁腹板反向裂缝形成机理及分析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8-18页 |
1.1 引言 | 第8-10页 |
1.1.1 箱形截面梁的优点 | 第8页 |
1.1.2 箱形截面梁的应用 | 第8-10页 |
1.2 PC 箱梁桥存在的问题 | 第10-13页 |
1.3 腹板裂缝研究现状 | 第13-15页 |
1.3.1 国外的研究 | 第13页 |
1.3.2 国内的研究 | 第13-15页 |
1.4 箱梁腹板反向裂缝研究的意义 | 第15-16页 |
1.5 本文研究背景及主要内容 | 第16-18页 |
1.5.1 工程背景 | 第16-17页 |
1.5.2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17-18页 |
第二章 腹板反向裂缝成因分析 | 第18-37页 |
2.1 施工阶段箱梁的受力分析 | 第18-23页 |
2.1.1 箱梁的弯曲正应力 | 第18-21页 |
2.1.2 箱梁的弯曲剪应力 | 第21-23页 |
2.2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开裂机理 | 第23-27页 |
2.2.1 混凝土材料的本构 | 第24-26页 |
2.2.2 裂缝计算理论 | 第26-27页 |
2.3 腹板反向开裂原因分析 | 第27-34页 |
2.3.1 主拉应力计算公式 | 第28-29页 |
2.3.2 三向预应力 | 第29-31页 |
2.3.3 腹板的厚度 | 第31-32页 |
2.3.4 混凝土强度等级 | 第32页 |
2.3.5 温度应力 | 第32-33页 |
2.3.6 混凝土收缩、徐变 | 第33页 |
2.3.7 普通钢筋 | 第33-34页 |
2.3.8 预应力管道偏位 | 第34页 |
2.4 腹板主拉应力验算 | 第34-36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36-37页 |
第三章 基于弹塑性损伤模型的箱梁开裂模拟 | 第37-57页 |
3.1 概述 | 第37-38页 |
3.2 ABAQUS 简介 | 第38-41页 |
3.2.1 混凝土弹塑性损伤模型 | 第38-40页 |
3.2.2 钢筋混凝土模型 | 第40-41页 |
3.3 计算假定及参数 | 第41-44页 |
3.3.1 计算假定 | 第41页 |
3.3.2 计算参数 | 第41-44页 |
3.4 数值模型建立 | 第44-56页 |
3.4.1 分析工况 | 第45-46页 |
3.4.2 几何模型的建立 | 第46-47页 |
3.4.3 定义装配件 | 第47页 |
3.4.4 预应力钢束的处理 | 第47-51页 |
3.4.5 边界条件与加载 | 第51-53页 |
3.4.6 网格划分 | 第53-56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56-57页 |
第四章 数值计算结果分析及应对措施 | 第57-72页 |
4.1 数值计算结果分析 | 第57-68页 |
4.1.1 单独张拉腹板预应力钢束 | 第57-60页 |
4.1.2 只张拉腹板、顶板束预应力钢束 | 第60-62页 |
4.1.3 张拉腹板、顶板、竖向预应力钢束 | 第62-63页 |
4.1.4 预应力孔道的影响 | 第63-65页 |
4.1.5 预应力管道偏位的影响 | 第65-68页 |
4.2 箱梁腹板反向斜裂缝的应对措施 | 第68-70页 |
4.2.1 设计措施 | 第68-69页 |
4.2.2 施工措施 | 第69-70页 |
4.2.3 维修措施 | 第70页 |
4.3 本章小结 | 第70-72页 |
结论及研究展望 | 第72-74页 |
本文内容回顾及结论 | 第72-73页 |
研究展望 | 第73-7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4-78页 |
致谢 | 第7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