毕飞宇笔下的母性书写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引言 | 第8-10页 |
第一章 毕飞宇作品中母性出现的原因 | 第10-15页 |
第一节 时代背景变迁,母性书写的转折 | 第10-12页 |
1. 中国古代朴素的母性书写 | 第10-11页 |
2. 五四时期的母性书写 | 第11页 |
3. 八十年代以后的母性书写 | 第11-12页 |
第二节 创作主体的心理结构 | 第12-15页 |
1. 母性“情结” | 第12-13页 |
2.艺术创作中的“母性情结” | 第13-14页 |
3. 毕飞宇的母性情结 | 第14-15页 |
第二章 毕飞宇小说中母性书写的具体呈现 | 第15-25页 |
第一节 毕飞宇小说中女儿形象体现的母性 | 第15-17页 |
1. 权力欲望下的母性 | 第15-16页 |
2. 最陌生的熟悉人 | 第16-17页 |
第二节 毕飞宇小说边缘人物的母性书写 | 第17-20页 |
1. 病态的母性 | 第17-18页 |
2. 创伤之下的母性 | 第18-19页 |
3. 另类的母性行为 | 第19-20页 |
第三节 毕飞宇小说中母亲形象体现的母性 | 第20-25页 |
1. 淡化的母性 | 第20-21页 |
2. 再次回归的母性 | 第21-22页 |
3. 普世价值观中的母性 | 第22-23页 |
4. 母与非子 | 第23-25页 |
第三章 “母性”在男性视角下的另一种存在 | 第25-29页 |
第一节 、艺术特色 | 第25-26页 |
1. 人物性格上的悲剧色彩 | 第25-26页 |
2. 人物形象塑造上的留白 | 第26页 |
第二节 一个男人的“女性写作” | 第26-29页 |
1. 救赎与自我救赎 | 第26-27页 |
2. 关于“女性写作” | 第27-2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29-30页 |
结语 | 第30-31页 |
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| 第3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