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--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--传播理论论文

“一直播”的场景传播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6页
1 绪论第9-19页
    1.1 研究缘起第9-10页
    1.2 核心概念界定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网络直播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移动直播第1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场景传播第11页
    1.3 文献回顾第11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场景理论第11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对网络直播的相关研究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移动直播与场景传播结合的相关研究第15-17页
    1.4 研究方法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参与式观察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文献分析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 深度访谈第18页
    1.5 论文的创新性第18-19页
2 一直播的相关概述第19-32页
    2.1 一直播的出现及其发展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缘起:联合微博形成直播合作伙伴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发展:借助微博平台搭建直播社区第20-21页
    2.2 一直播发展的传播环境概述第21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媒介环境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信息环境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传播情境第24-25页
    2.3 一直播在当前场景环境下的特点第25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与社交媒体结合改变社交习惯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互动界面带来双向沟通渠道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与用户使用场景高度结合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通过媒介接触满足受众心理预期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5 生动诠释了场景化精准传播的理念第30-32页
3 一直播的场景要素分析第32-50页
    3.1 场景四要素对移动直播的场景建构第32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空间与环境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用户实时状态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用户生活惯性第34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社交氛围第36-37页
    3.2 空间与环境要素在一直播中的体现第37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前台后台界限模糊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虚拟现实界限模糊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直播情境带来中区行为第39-40页
    3.3 用户实时状态要素在一直播中的体现第40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自我赋权到关系赋权第40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弹幕互动带来沉浸感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身份行为的重塑第43-44页
    3.4 用户生活惯性要素在一直播中的体现第44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身份重塑:场景建构用户新身份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时空重塑:现实行为的虚拟延伸第45-46页
    3.5 社交氛围要素在一直播中的体现第46-50页
        3.5.1 社交情境重构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5.2 社交权利的变化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5.3 场景化社交环境第48-50页
4 一直播的场景建构第50-61页
    4.1 一直播的媒介场景建构第50-5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情境交互:一直播的空间建构第50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心理满足:一直播的情感建构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以人为本:一直播的用户建构第53-5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场景细分:一直播的场景建构第55页
    4.2 一直播的场景传播策略第55-6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整合场景数据,提供相应的信息适配服务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强化社交属性,增强用户的群体认同感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强化视频矩阵,结合互动反哺社交关系链第58-61页
5 一直播平台行业发展展望第61-69页
    5.1 一直播发展中的不足之处第61-64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适配场景的功能开发仍有不足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对场景的信息适配和争夺亟待增强第62-63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对尾部用户的开发仍然不足第63-64页
    5.2 一直播发展的可行性建议第64-6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优化用户信息适配体验,增强用户粘性第64-65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整合与社交软件关系,形成互动性强的直播社区第65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发展直播垂直化进程,针对具体场景提供定制服务第65-6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与VR技术相结合,成为“全景传播”重要平台第66-6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5 创造多元丰富的IP内容矩阵第67-69页
参考文献第69-73页
附录第73-74页
致谢第74页

论文共7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网络自制综艺节目《火星情报局》的青年亚文化风格建构研究
下一篇:“Pro杂志”在墨西哥城数字生态系统领域的扩张战略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