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6-8页 |
ABSTRACT | 第8-9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3-18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3页 |
1.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| 第13-14页 |
1.3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4-15页 |
1.4 研究思路及方法 | 第15-16页 |
1.5 研究框架与主要内容 | 第16-18页 |
第2章 中国开放式基金及基金后台运营概况 | 第18-28页 |
2.1 中国开放式基金概况 | 第18-24页 |
2.1.1 开放式基金行业发展迅速竞争激烈 | 第18-20页 |
2.1.2 开放式基金面对其他投资理财产品的竞争 | 第20-21页 |
2.1.3 开放式基金产品多元化发展 | 第21-22页 |
2.1.4 基金公司成本压力持续增加 | 第22-24页 |
2.2 开放式基金后台介绍 | 第24-28页 |
2.2.1 开放式基金后台界定 | 第24-25页 |
2.2.2 开放式基金后台运营现状和问题 | 第25-26页 |
2.2.3 基金后台金融外包的动力 | 第26-28页 |
第3章 中登公司TA业务的发展和问题 | 第28-36页 |
3.1 中登公司简介 | 第28页 |
3.2 中登公司TA业务发展简介 | 第28-30页 |
3.3 中登公司TA业务介绍 | 第30-33页 |
3.3.1 基金账户开立和维护 | 第30-31页 |
3.3.2 基金交易处理 | 第31-32页 |
3.3.3 基金权益分派处理 | 第32页 |
3.3.4 基金非交易过户处理 | 第32页 |
3.3.5 开放式基金登记结算服务的对象 | 第32页 |
3.3.6 资金交收 | 第32-33页 |
3.4 中登公司TA外包业务发展中的问题 | 第33-36页 |
第4章 中登公司TA业务外包的理论依据与SWOT分析 | 第36-46页 |
4.1 中登公司TA业务外包的理论依据 | 第36-38页 |
4.1.1 劳动分工理论 | 第36页 |
4.1.2 交易成本理论 | 第36-37页 |
4.1.3 规模经济理论 | 第37-38页 |
4.2 中登公司TA外包业务的SWOT分析 | 第38-46页 |
4.2.1 优势分析 | 第38-39页 |
4.2.2 劣势分析 | 第39-41页 |
4.2.3 机会分析 | 第41-42页 |
4.2.4 威胁分析 | 第42-43页 |
4.2.5 要素组合分析 | 第43-44页 |
4.2.6 战略选择建议 | 第44-46页 |
第5章 中美开放式基金登记结算服务的比较分析 | 第46-59页 |
5.1 美国开放式基金TA外包服务介绍 | 第46-49页 |
5.1.1 美国TA机构简况 | 第46页 |
5.1.2 美国TA机构服务及业务介绍 | 第46-47页 |
5.1.3 美国TA业务流程介绍 | 第47-49页 |
5.2 美国证券集保公司开放式基金服务介绍 | 第49-51页 |
5.2.1 美国证券集保公司推出开放式基金服务背景 | 第49-50页 |
5.2.2 美国证券集保公司开放式基金服务系统功能介绍 | 第50-51页 |
5.3 中美开放式基金登记结算服务的比较 | 第51-59页 |
5.3.1 基金公司规模变化趋势比较及对TA外包业务的影响 | 第51-53页 |
5.3.2 投资人基金交易行为比较及对TA机构的影响 | 第53-54页 |
5.3.3 基金公司和TA机构对于投资人服务内容比较 | 第54-55页 |
5.3.4 基金公司和TA机构业务数据处理电子化程度比较 | 第55-58页 |
5.3.5 中美开放式基金登记结算服务比较的结论 | 第58-59页 |
第6章 中登公司TA外包服务优化建议与策略 | 第59-66页 |
6.1 设计建立统一的开放式基金登记结算服务平台 | 第59-60页 |
6.2 配合逐步加入,建立弹性功能 | 第60-61页 |
6.3 开放个性化TA功能,寻求统一接入方案 | 第61页 |
6.4 根据服务功能调整与基金公司交互程度 | 第61-62页 |
6.5 调整最低备付金制度充分发挥网络和结算优势 | 第62-63页 |
6.6 调整收费方式 | 第63-64页 |
6.7 充分利用渠道优势开发创新产品 | 第64-66页 |
结论 | 第66-68页 |
致谢 | 第68-6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9-7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