寻找精神世界的高原--从张炜的《你在高原》谈起
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8页 |
绪论 | 第11-13页 |
0.1 《你在高原》诞生的文化语境 | 第11-12页 |
0.2 《你在高原》的研究现状与研究意义 | 第12-13页 |
1 寻找精神高原的文化语境 | 第13-19页 |
1.1 1980 年代文学信仰的重建 | 第13-14页 |
1.1.1 精神象征体系的建构 | 第13-14页 |
1.1.2 本土文化精神气质的挖掘 | 第14页 |
1.2 1990 年代价值观的裂变与重塑 | 第14-16页 |
1.2.1 精神家园的“物化”与理想主义的式微 | 第14-15页 |
1.2.2 “人文精神”的论争与责任感的找寻 | 第15-16页 |
1.3 新世纪新的精神世界的追求 | 第16-19页 |
1.3.1 “80 后”文学的市场化倾向 | 第16-17页 |
1.3.2 网络文学的多元价值取向 | 第17-19页 |
2 城市精神困境的观照与寻根的精神认同 | 第19-30页 |
2.1 城市精神困境的折射 | 第19-23页 |
2.1.1 个体精神困境的深度观照 | 第19-21页 |
2.1.2 城市现代异化的深沉呈现 | 第21-23页 |
2.2 追溯家族的历史性思考 | 第23-26页 |
2.2.1 家族使命的召唤 | 第23-24页 |
2.2.2 历史性的烛照反思 | 第24-26页 |
2.3 寻找精神世界的高原 | 第26-30页 |
2.3.1 找寻——从城市到田园 | 第26-28页 |
2.3.2 流浪——从此岸到彼岸 | 第28-30页 |
3 希望与绝望并存的精神突围 | 第30-38页 |
3.1 知识分子的“精神图谱”与灵魂追求 | 第30-32页 |
3.1.1 坚守启蒙救赎的本色 | 第30-31页 |
3.1.2 揭开湮没人性的面纱 | 第31-32页 |
3.2 女性的精神压抑与主体觉醒 | 第32-34页 |
3.2.1 女性生命欲望的言说与探寻 | 第32-33页 |
3.2.2 女性精神主体的生长与突围 | 第33-34页 |
3.3 高原:诗意的栖居与信仰的守成 | 第34-36页 |
3.3.1 生命意义的诉求 | 第34-35页 |
3.3.2 人文关怀的彰显 | 第35-36页 |
3.4 “故乡的秘书”:浪漫的钟情与超越的艰难 | 第36-38页 |
3.4.1 清醒自觉的文化使命 | 第36页 |
3.4.2 “现代性”的深刻反思 | 第36-38页 |
4 追寻精神高原的和鸣 | 第38-46页 |
4.1 张承志——宗教世界中建构的精神圣地 | 第38-41页 |
4.1.1 生命终极目的的求索 | 第38-39页 |
4.1.2 受难与血性并存的宗教情怀 | 第39-41页 |
4.2 史铁生——绝望后自我超越的哲学高地 | 第41-43页 |
4.2.1 精神解救之路的探寻 | 第41-42页 |
4.2.2 用爱超渡苦难的哲思 | 第42-43页 |
4.3 韩少功——断裂后文化寻根的民族大地 | 第43-46页 |
4.3.1 民族本源精髓的挖掘 | 第43-44页 |
4.3.2 民族文化精神的重构 | 第44-46页 |
结束语 | 第46-4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7-49页 |
致谢 | 第49-50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| 第50-5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