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环境科学、安全科学论文--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--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

水华蓝藻胞外聚合物对高岭土吸附镉和铜的影响及机理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6页
第一章 绪论第11-20页
    1.1 重金属污染及其危害第11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重金属污染现状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重金属污染的来源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重金属污染的危害第13页
    1.2 粘土矿物对重金属的吸附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粘土矿物的特性特点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粘土矿物对重金属的吸附第14-15页
    1.3 胞外聚合物对重金属的吸附第15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水华蓝藻爆发及其胞外聚合物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胞外聚合物对重金属的吸附第16-17页
    1.4 矿物-胞外聚合物复合体对重金属的吸附第17-18页
    1.5 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研究意义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研究内容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5.3 技术路线图第19-20页
第二章 水华蓝藻胞外聚合物对高岭土吸附镉的影响第20-34页
    2.1 材料与方法第20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主要试剂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主要仪器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蓝藻胞外聚合物提取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高岭土的纯化以及储备液的配置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5 镉的吸附实验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.5.1 高岭土-EPS复合体中不同浓度EPS对其吸附镉的影响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.5.2 FTIR、XRD测定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.5.3 EPS对高岭土吸附不同浓度镉的影响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.5.4 EPS对高岭土吸附镉的动力学影响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.5.5 不同温度下EPS对高岭土吸附镉的影响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.5.6 不同pH条件下EPS对高岭土吸附镉的影响第23页
    2.2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23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蓝藻EPS对高岭土吸附镉的影响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FTIR、XRD结果与分析第24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EPS对高岭土吸附镉的等温吸附特性的影响第26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EPS对高岭土吸附镉的吸附动力学特性的影响第29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5 不同温度条件下高岭土及高岭土与EPS复合体对镉的吸附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6 不同pH条件下高岭土及高岭土-EPS复合体对镉的吸附第32页
    2.3 本章小结第32-34页
第三章 水华蓝藻胞外聚合物对高岭土吸附铜的影响第34-45页
    3.1 材料与方法第34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主要试剂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主要仪器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蓝藻胞外聚合物的提取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高岭土的纯化以及储备液的配置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5 铜的吸附实验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1.5.1 不同浓度EPS对高岭土-吸附铜的影响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1.5.2 FTIR、XRD测定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1.5.3 EPS对高岭土吸附不同浓度铜的影响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1.5.4 EPS对高岭土吸附铜动力学的影响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1.5.5 不同温度下EPS对高岭土吸附铜的影响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1.5.6 不同pH条件下EPS对高岭土吸附镉影响第36页
    3.2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36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蓝藻EPS对高岭土吸附铜的影响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FTIR、XRD测定结果与分析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EPS对高岭土吸附铜的等温吸附特性的影响第38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EPS对高岭土吸附铜离子的吸附动力学的影响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不同温度下EPS对高岭土吸附铜的影响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6 不同pH条件下EPS对高岭土吸附铜的影响第43-44页
    3.3 本章小结第44-45页
第四章 高岭土及高岭土-蓝藻胞外聚合物复合体吸附镉、铜后的解吸特性第45-61页
    4.1 材料与方法第45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主要试剂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主要仪器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蓝藻胞外聚合物的提取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高岭土的纯化以及镉、铜储备液的配置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5 解吸剂储备液的配置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6 镉的解吸附实验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1.6.1 H_2O、NH_4NO_3、EDTA对镉的解吸附实验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1.6.2 H_2O、NH_4NO_3、EDTA对镉的解吸附动力学实验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1.6.3 不同pH条件下对镉的解吸附实验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1.6.4 不同阳离子条件下对镉的解吸附实验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1.6.5 不同阴离子条件下对镉的解吸附实验第47页
    4.2 镉的解吸附实验结果分析第47-5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H_2O、NH_4NO_3、EDTA对镉的解吸附实验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H_2O、NH_4NO_3、EDTA对镉的解吸附动力学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不同pH条件下对镉的解吸附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不同阳离子环境下对镉的解吸附实验第50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5 不同阴离子环境下对镉的解吸附实验第52-53页
    4.3 铜的解吸附实验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H_2O、NH_4NO_3、EDTA对铜的解吸附实验第5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H_2O、NH_4NO_3、EDTA对铜的解吸附动力学实验第5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不同pH条件下对铜的解吸附实验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不同阳离子条件下对铜的解吸附实验第5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5 不同阴离子条件下对镉的解吸附实验第54页
    4.4 铜的解吸附实验结果分析第54-60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H_2O、NH_4NO_3、EDTA对铜的解吸附实验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H_2O、NH_4NO_3、EDTA对铜的解吸附动力学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不同pH条件下对铜的解吸附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4.4.4 不同阳离子条件下对铜的解吸附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4.4.5 不同阴离子条件下对铜的解吸附第58-60页
    4.5 本章小结第60-61页
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61-64页
    1.结论第61-62页
    2.创新点第62页
    3.实验展望第62-64页
参考文献第64-71页
致谢第71-72页
作者简介第72页

论文共7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磷酸盐和硫化亚铁微粒对铅污染土壤联合修复试验研究
下一篇:海甸溪水/沉积物中Cr形态分布及Cr(Ⅵ)污染水体修复的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