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10页 |
第一章:引言 | 第10-11页 |
第二章 文献综述 | 第11-39页 |
·花粉 | 第11-13页 |
·破壁方法 | 第13-14页 |
·温差破壁 | 第13页 |
·酶法破壁 | 第13页 |
·超声波破壁法 | 第13-14页 |
·温差-超声波破壁法 | 第14页 |
·温差-酶法破壁法 | 第14页 |
·温差-超声-酶法混合破壁法 | 第14页 |
·超临界CO_2破壁法 | 第14页 |
·蜂花粉的研究概况 | 第14-22页 |
·蜂花粉的形状、性质 | 第14-15页 |
·花粉的成分 | 第15-17页 |
·水分 | 第15页 |
·蛋白质和氨基酸 | 第15页 |
·碳水化合物 | 第15-16页 |
·脂类 | 第16页 |
·酶和矿物质 | 第16-17页 |
·维生素 | 第17页 |
·黄酮类化合物和核酸 | 第17页 |
·蜂花粉中其它活性成分 | 第17页 |
·蜂花粉的功能 | 第17-19页 |
·蜂花粉能增加食欲 | 第18页 |
·蜂花粉调解神经系统 | 第18页 |
·蜂花粉对心血管系统的保护作用 | 第18页 |
·蜂花粉能调节内分泌紊乱 | 第18页 |
·蜂花粉治疗贫血 | 第18页 |
·抗衰老、抗缺氧作用 | 第18页 |
·美容作用 | 第18-19页 |
·蜂花粉的应用 | 第19-21页 |
·用于呼吸系统疾病 | 第19页 |
·用于消化系统疾病 | 第19页 |
·用于心、脑血管疾病 | 第19页 |
·用于血液、神经系统疾病 | 第19-20页 |
·用于泌尿生殖、内分泌系统疾病 | 第20页 |
·用于抗衰老、抗癌以及体弱、疲劳等症 | 第20页 |
·抗癌、抗肿瘤 | 第20-21页 |
·用于美容 | 第21页 |
·蜂花粉中脂类方面的研究 | 第21-22页 |
·蜂花粉中维生素方面的研究 | 第22页 |
·花粉在其他方面的研究 | 第22页 |
·多糖研究进展 | 第22-26页 |
·糖的分布 | 第22-23页 |
·糖的分类和作用 | 第23-24页 |
·多糖的药理作用 | 第24-25页 |
·免疫增强作用及抗肿瘤活性 | 第24页 |
·抗补体活性及抗病毒活性 | 第24-25页 |
·降脂及抗凝血活性 | 第25页 |
·降血糖、抗衰老活性 | 第25页 |
·多糖在植株体内的积累 | 第25-26页 |
·多糖的应用 | 第26页 |
·黄酮类化合物研究进展 | 第26-32页 |
·花粉中黄酮类物质 | 第26-27页 |
·黄酮类化合物物理化学性质 | 第27-28页 |
·颜色及旋光性 | 第27页 |
·溶解性 | 第27页 |
·酸碱性 | 第27-28页 |
·主要结构 | 第28页 |
·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方法 | 第28-30页 |
·热水提取 | 第29页 |
·醇提取 | 第29页 |
·碱性水或碱性稀醇提取法 | 第29-30页 |
·超声提取法 | 第30页 |
·黄酮类在自然界的分布 | 第30页 |
·黄酮类在植株体内的积累 | 第30-31页 |
·黄酮类化合物的药理作用 | 第31-32页 |
·对心脑血管、肝脏的作用 | 第31-32页 |
·镇咳、祛痰、平喘作用 | 第32页 |
·抗炎、抗菌、抗病毒功能 | 第32页 |
·其它功能 | 第32页 |
·黄酮类化合物的波谱学特征 | 第32-34页 |
·紫外光谱 | 第32-33页 |
·红外光谱 | 第33页 |
·质谱 | 第33-34页 |
·电感耦合等离子体-原子发射光谱法(ICP-AES) | 第34页 |
·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(ICP-MS) | 第34-35页 |
·花粉酶解破壁动力学研究 | 第35-38页 |
·酶的研究 | 第35页 |
·动力学研究 | 第35-37页 |
·花粉酶解催化破壁动力学研究 | 第37-38页 |
·本课题的主要内容和创新性 | 第38-39页 |
第三章 实验部分 | 第39-56页 |
·油菜蜂花粉酶解破壁动力学研究 | 第39-45页 |
·仪器与试剂 | 第39页 |
·破壁介质的预处理 | 第39页 |
·溶液的配制 | 第39页 |
·花粉酶解破壁正交实验设计 | 第39-41页 |
·酶解破壁实验条件研究 | 第41-45页 |
·酶的浓度对破壁速率的影响 | 第41页 |
·溶液的pH 值对破壁速率的影响 | 第41-43页 |
·花粉颗粒固液比对破壁速率的影响 | 第43页 |
·时间对破壁速率的影响 | 第43-44页 |
·温度对破壁速率的影响 | 第44页 |
·花粉结构对破壁速率的影响 | 第44页 |
·搅拌速度对破壁速率的影响 | 第44-45页 |
·花粉中黄酮类物质的定性检测 | 第45-48页 |
·酶解破壁的电镜观察 | 第45页 |
·花粉破壁率的计算 | 第45页 |
·花粉、破壁花粉及滤液中黄酮类物质的定性测定 | 第45-48页 |
·盐酸-镁粉定性检测 | 第45页 |
·三氯化铁定性检测 | 第45-46页 |
·破壁花粉的紫外检测 | 第46页 |
·破壁花粉液的紫外检测 | 第46页 |
·二氢黄酮在甲醇钠中的紫外光谱图 | 第46-47页 |
·红外检测 | 第47页 |
·紫外检测 | 第47页 |
·判断标准 | 第47页 |
·盐酸-镁粉反应机制 | 第47-48页 |
·结论 | 第48页 |
·花粉中黄酮含量的定量测定 | 第48-51页 |
·标准曲线法 | 第48页 |
·吸收系数法 | 第48页 |
·标准溶液的配制 | 第48-49页 |
·配制溶液时出现的现象 | 第49页 |
·标准曲线的绘制 | 第49页 |
·花粉溶液的配制 | 第49页 |
·花粉溶液的紫外图谱 | 第49-50页 |
·花粉中黄酮含量的计算 | 第50-51页 |
·微波消解-ICP-MS 测定油菜花粉中金属元素的含量 | 第51-56页 |
·仪器 | 第51页 |
·试剂 | 第51-52页 |
·原料 | 第52页 |
·溶液配制 | 第52页 |
·微波消解罐的预处理 | 第52页 |
·微波消解的正交设计 | 第52-53页 |
·微波消解仪程序的设置 | 第53页 |
·ICP-MS 工作参数 | 第53页 |
·最佳消解条件确定 | 第53页 |
·微波消解酸及介质的选取 | 第53页 |
·加样时注意的事项 | 第53-54页 |
·微波消解应注意的事项 | 第54页 |
·微波消解其它条件分析 | 第54页 |
·样品中微量元素的测定结果 | 第54页 |
·结果分析 | 第54-56页 |
第四章 结论 | 第56-5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8-61页 |
致谢 | 第61-62页 |
个人简历 | 第62-63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6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