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导论 | 第9-17页 |
1.1 研究的背景、目的和意义 | 第9-10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9页 |
1.1.2 研究目的 | 第9-10页 |
1.1.3 研究意义 | 第10页 |
1.2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| 第10-11页 |
1.2.1 研究思路 | 第10-11页 |
1.2.2 研究方法 | 第11页 |
1.3 国内外研究情况 | 第11-14页 |
1.3.1 国外研究情况 | 第11-13页 |
1.3.2 国内研究情况 | 第13-14页 |
1.4 本研究有关理论基础 | 第14-16页 |
1.4.1 福利经济学 | 第14页 |
1.4.2 可持续发展理论 | 第14-15页 |
1.4.3 可行能力理论 | 第15-16页 |
1.5 创新与不足 | 第16-17页 |
第二章 杨凌示范区城中村改造情况 | 第17-21页 |
2.1 杨凌示范区简介 | 第17页 |
2.2 杨凌示范区城中村现状 | 第17-21页 |
2.2.1 杨凌示范区城中村基本情况 | 第17-18页 |
2.2.2 杨凌示范区城中村建设情况 | 第18-19页 |
2.2.3 杨凌示范区城中村改造安置思路 | 第19-20页 |
2.2.4 城中村改造安置情况 | 第20-21页 |
第三章 杨凌示范区城中村改造中村民福利的实证研究 | 第21-31页 |
3.1 调查对象确定 | 第21页 |
3.2 数据采集 | 第21-22页 |
3.3 改造村补偿安置情况 | 第22-23页 |
3.3.1 杜家坡村补偿安置情况 | 第22页 |
3.3.2 穆家寨村补偿安置情况 | 第22页 |
3.3.3 淡家堡村补偿安置情况 | 第22-23页 |
3.4 改造前后村民福利变化评析 | 第23-27页 |
3.4.1 家庭收支 | 第23-24页 |
3.4.2 经济补偿 | 第24页 |
3.4.3 房屋情况 | 第24-25页 |
3.4.4 社会保障 | 第25-26页 |
3.4.5 就业安置 | 第26页 |
3.4.6 基础设施、生活环境 | 第26-27页 |
3.4.7 心理 | 第27页 |
3.5 杨凌示范区城中村改造经验及存在不足 | 第27-30页 |
3.5.1 拆迁未动、政策先行 | 第27页 |
3.5.2 因地制宜、推动发展 | 第27-28页 |
3.5.3 尊重民意、和谐拆迁 | 第28页 |
3.5.4 转变身份、跨越发展 | 第28-29页 |
3.5.5 存在的问题 | 第29-30页 |
3.6 小结 | 第30-31页 |
第四章 提高杨凌示范区城中村改造村民福利水平的措施与对策 | 第31-36页 |
4.1 加强城中村改造的规划引领 | 第31-32页 |
4.1.1 高起点编制城市发展规划 | 第31页 |
4.1.2 加强城中村改造规划指导 | 第31-32页 |
4.2 完善城中村改造配套政策措施 | 第32页 |
4.2.1 完善和落实政策保障措施 | 第32页 |
4.2.2 逐步完善搬迁补偿安置政策 | 第32页 |
4.3 建立和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| 第32-33页 |
4.3.1 完善就业安置政策及服务体系 | 第32-33页 |
4.3.2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投入 | 第33页 |
4.4 完善社会保障促进思想转变 | 第33-34页 |
4.4.1 完善社会保障机制 | 第33-34页 |
4.4.2 促进村民思想意识的转变 | 第34页 |
4.5 营造良好社区氛围巩固邻里关系 | 第34-35页 |
4.5.1 尊重群众意愿切实维护村民权益 | 第34页 |
4.5.2 延续村落地缘文化重建邻里关系 | 第34-35页 |
4.6 大力扶持集体经济 | 第35-3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6-38页 |
致谢 | 第38-39页 |
作者简介 | 第3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