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生物科学论文--分子生物学论文--分子遗传学论文

恢复无义突变及抑制失活p53活性的策略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页
第1章 引言第8-16页
    1.1 P53的结构和功能第8-11页
    1.2 P53与癌症的相关性第11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无义突变p53与肿瘤的相关性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p53无义突变通读药物的研究现状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p53活性抑制与癌症的关联性第13页
    1.3 P28与癌症的相关性第13页
    1.4 N24与癌症的相关性第13-14页
    1.5 课题设计和研究内容第14-16页
第2章 建立使p53无义突变通读的药物筛选模型第16-45页
    2.1 研究背景第16页
    2.2 试剂及仪器第16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实验试剂第16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实验仪器第20-21页
    2.3 实验方法第21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p53PTC-GFP融合蛋白质粒构建第21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在大肠杆菌中验证融合蛋白的筛选模型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构建融合蛋白的H1299单克隆细胞株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在哺乳动物细胞H1299中验证融合蛋白筛选模型第28-30页
    2.4 试验结果及讨论第30-43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融合蛋白质粒的构建第30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大肠杆菌筛选模型的可行性分析第32-38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哺乳动物筛选模型的可行性分析第38-43页
    2.5 创新点及小结第43-45页
第3章 p28、N24与p53DBD结合机制的研究第45-71页
    3.1 研究背景第45页
    3.2 试剂及仪器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实验试剂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实验仪器第46页
    3.3 实验方法第46-5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p53DBD与p28、N24晶体结构研究第46-5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核磁实验解析p28、N24与p53DBD结合情况第56-57页
    3.4 试验结果及讨论第57-70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p53DBD与p28晶体结构解析第57-69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核磁实验解析p28、N24与p53DBD结合情况第69-70页
    3.5 创新点及小结第70-71页
第4章 论文总结与展望第71-72页
参考文献第72-75页
致谢第75-76页
附录第76页

论文共7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阳光UV辐射、升温及氮限制对硅藻光合生理影响的研究
下一篇:海藻糖合酶基因的克隆、表达及固定化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