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1 绪论 | 第11-18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1-12页 |
1.1.1 底泥污染的现状及危害 | 第11-12页 |
1.1.2 水体富营养化的现状及危害 | 第12页 |
1.2 底泥内源污染的控制技术 | 第12-14页 |
1.2.1 异位修复技术的理论研究 | 第13页 |
1.2.2 原位修复技术的理论研究 | 第13-14页 |
1.3 改性提高沸石吸附位的技术研究 | 第14页 |
1.3.1 改性技术的概念及原理 | 第14页 |
1.3.2 改性技术方法 | 第14页 |
1.4 活性覆盖修复技术 | 第14-17页 |
1.4.1 活性覆盖修复的概念及原理 | 第14-15页 |
1.4.2 活性覆盖材料的选择 | 第15-16页 |
1.4.3 活性覆盖原位再生的原理 | 第16-17页 |
1.5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主要内容 | 第17-18页 |
2 试验材料和方法 | 第18-22页 |
2.1 试验材料和器材 | 第18-19页 |
2.1.1 试验装置 | 第18页 |
2.1.2 试验器材及药品 | 第18-19页 |
2.2 试验内容和方法 | 第19-20页 |
2.2.1 提高沸石吸附位的改性方法研究 | 第19-20页 |
2.2.2 提高生物沸石原位再生率的方法研究 | 第20页 |
2.2.3 底泥释放氨氮规律及覆盖层持续修复污染底泥的方法研究 | 第20页 |
2.3 水分析监测方法 | 第20-22页 |
2.3.1 水样中氨态氮浓度的监测方法 | 第20页 |
2.3.2 水样中硝酸盐浓度的测定方法 | 第20页 |
2.3.3 水样中亚硝酸盐浓度的测定方法 | 第20-21页 |
2.3.4 水样中阳离子浓度的测定方法 | 第21-22页 |
3 Na 改性沸石对氨氮吸附的性能研究 | 第22-26页 |
3.1 引言 | 第22页 |
3.2 试验方法 | 第22页 |
3.3 试验结果与讨论 | 第22-25页 |
3.3.1 吸附动力学试验 | 第22-24页 |
3.3.2 氨氮吸附等温试验 | 第24-25页 |
3.4 小结 | 第25-26页 |
4 提高沸石吸附位的改性方法研究 | 第26-32页 |
4.1 引言 | 第26页 |
4.2 试验材料及方法 | 第26-27页 |
4.2.1 试验材料 | 第26页 |
4.2.2 试验方法 | 第26-27页 |
4.3 试验结果与讨论 | 第27-31页 |
4.3.1 酸改性对沸石吸附位的影响 | 第27-28页 |
4.3.2 碱和盐改性对沸石吸附位的影响 | 第28页 |
4.3.3 酸碱盐组合改性对沸石吸附位的影响 | 第28-29页 |
4.3.4 改性温度对沸石吸附位的影响 | 第29-30页 |
4.3.5 酸碱盐改性沸石对吸附位的影响对比研究 | 第30-31页 |
4.4 小结 | 第31-32页 |
5 提高活性沸石原位再生率方法研究 | 第32-54页 |
5.1 引言 | 第32页 |
5.2 试验材料及方法 | 第32-35页 |
5.2.1 试验材料 | 第32-33页 |
5.2.2 试验方法 | 第33-35页 |
5.3 试验结果与讨论 | 第35-52页 |
5.3.1 挂膜时间和沸石接种量对氨氮吸附的影响 | 第35-38页 |
5.3.2 温度对挂膜沸石原位再生的影响 | 第38-50页 |
5.3.3 曝气对挂膜沸石原位再生的影响 | 第50-52页 |
5.4 小结 | 第52-54页 |
6 影响底泥释放氨氮的因素研究 | 第54-60页 |
6.1 引言 | 第54页 |
6.2 试验材料及方法 | 第54-55页 |
6.2.1 试验材料 | 第54页 |
6.2.2 试验方法 | 第54-55页 |
6.3 试验结果与讨论 | 第55-59页 |
6.3.1 pH 影响底泥氨氮释放的研究 | 第55页 |
6.3.2 底泥投加量对底泥释放氨氮的影响 | 第55-58页 |
6.3.3 释放时间对底泥释放氨氮的影响 | 第58-59页 |
6.3.4 容器底表面积对底泥释放氨氮的影响 | 第59页 |
6.4 小结 | 第59-60页 |
7 改性挂膜沸石覆盖层修复氨氮污染底泥的试验研究 | 第60-65页 |
7.1 引言 | 第60页 |
7.2 试验材料及方法 | 第60-61页 |
7.2.1 试验材料 | 第60页 |
7.2.2 试验方法 | 第60-61页 |
7.3 试验结果与讨论 | 第61-64页 |
7.4 小结 | 第64-65页 |
8 结论与建议 | 第65-67页 |
8.1 结论 | 第65-66页 |
8.2 建议 | 第66-67页 |
致谢 | 第67-6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8-71页 |
附录:硕士阶段发表的论文及专利 | 第7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