潜水推流器对龙景湖湖湾死水区水质影响试验研究
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7页 |
1 绪论 | 第10-20页 |
1.1 城市湖泊水体现状 | 第10-11页 |
1.2 国内外城市湖泊水体治理研究 | 第11-15页 |
1.2.1 城市湖泊存在问题 | 第11-12页 |
1.2.2 国内外城市湖泊水体改善的治理研究 | 第12-15页 |
1.3 湖泊人工强化水体循环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5-16页 |
1.3.1 湖泊人工强化水体循环技术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5-16页 |
1.3.2 湖泊人工强化水体循环技术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6页 |
1.4 课题研究背景及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6-20页 |
1.4.1 课题研究背景 | 第16-17页 |
1.4.2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| 第17页 |
1.4.3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17-18页 |
1.4.4 研究的技术路线 | 第18-20页 |
2 研究区域及方法 | 第20-30页 |
2.1 研究区域概况 | 第20-21页 |
2.2 龙景湖各湖湾流速,监测点选定 | 第21-26页 |
2.3 水质监测项目 | 第26-27页 |
2.3.1 采样点及采样方式 | 第26-27页 |
2.3.2 水质测定项目 | 第27页 |
2.4 实验数据分析方法 | 第27-30页 |
2.4.1 数据分析方法 | 第27页 |
2.4.2 富营养状态指数计算方法 | 第27-30页 |
3 人工强化水体循环设备设计 | 第30-42页 |
3.1 概述 | 第30-32页 |
3.2 潜水推流器的设计依据 | 第32-36页 |
3.2.1 潜水推流器叶轮的选择 | 第32-34页 |
3.2.2 潜水推流器流场分布数值模拟 | 第34-36页 |
3.2.3 潜水推流器选型设计与软件开发 | 第36页 |
3.3 潜水推流器参数的确定 | 第36-39页 |
3.4 小结 | 第39-42页 |
4 潜水推流器对龙景湖死水区水质情况影响研究 | 第42-86页 |
4.1 潜水推流器安装 | 第42-46页 |
4.1.1 潜水推流器的安装方式 | 第42-44页 |
4.1.2 潜水推流器的安装深度 | 第44-46页 |
4.2 潜水推流器工作范围,竖直方向流速分布 | 第46-49页 |
4.2.1 潜水推流器工作的有效范围 | 第46-47页 |
4.2.2 潜水推流器模拟流速与监测流速对比 | 第47-49页 |
4.3 潜水推流器运行效果分析 | 第49-82页 |
4.3.1 水体流速变化分析 | 第49-53页 |
4.3.2 水体溶解氧变化分析 | 第53-60页 |
4.3.3 透明度变化分析 | 第60-63页 |
4.3.4 氮磷营养盐变化分析 | 第63-69页 |
4.3.5 高锰酸盐指变化分析 | 第69-74页 |
4.3.6 叶绿素a变化分析 | 第74-80页 |
4.3.7 湖湾富营养化动态的变化 | 第80-82页 |
4.4 小结 | 第82-86页 |
5 潜水推流器应用推广 | 第86-92页 |
5.1 潜水推流器的能耗 | 第86页 |
5.2 太阳能-潜水推流器研发 | 第86-89页 |
5.2.1 太阳能电池种类 | 第86-88页 |
5.2.2 太阳能电池工作原理及功率计算 | 第88-89页 |
5.3 潜水推流器的应用推广 | 第89-91页 |
5.4 小结 | 第91-92页 |
6 结论与建议 | 第92-94页 |
6.1 结论 | 第92-93页 |
6.2 建议 | 第93-94页 |
致谢 | 第94-9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6-100页 |
附录 | 第100-10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