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同形状高速列车横风效应比较
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9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2-17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2-13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3-16页 |
1.3 研究内容 | 第16-17页 |
第2章 计算模型与计算方法 | 第17-33页 |
2.1 计算理论 | 第17-22页 |
2.2 几何模型建立 | 第22-23页 |
2.3 计算区域建立 | 第23页 |
2.4 边界条件设置 | 第23-25页 |
2.5 网格生成 | 第25-26页 |
2.6 计算模型验证 | 第26-33页 |
2.6.1 数值计算方法比较 | 第26-29页 |
2.6.2 列车计算模型长度 | 第29-31页 |
2.6.3 网格无关性验证 | 第31-33页 |
第3章 高速列车横风气动特性分析 | 第33-57页 |
3.1 横风作用下高速列车侧向力、侧翻力矩分析 | 第33-41页 |
3.2 受电弓侧挡板对列车侧向力、侧翻力矩的影响 | 第41-45页 |
3.3 横风作用下高速列车阻力分析 | 第45-54页 |
3.4 受电弓侧挡板对列车阻力的影响 | 第54-55页 |
本章小结 | 第55-57页 |
第4章 不同车型高速列车横风气动特性比较 | 第57-66页 |
4.1 不同车型横风作用下侧向稳定性比较 | 第57-62页 |
4.2 不同车型横风作用下气动阻力特性比较 | 第62-65页 |
本章小结 | 第65-66页 |
结论与展望 | 第66-68页 |
致谢 | 第68-6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9-73页 |
攻读硕士学位论文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7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