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--新闻学、新闻事业论文--新闻采访和报道论文

灾难报道中的“二次伤害”研究

中文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页
绪论第9-15页
第一章 灾难报道中“二次伤害”危害性的表现第15-23页
    第一节 基本概念阐释第15-18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灾难报道的含义第15-17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“二次伤害”的含义第17-18页
    第二节 灾难报道中“二次伤害”的表现第18-22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采访方式:轰炸采访和抢夺采访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报道内容:煽情报道和侵犯隐私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报道手段:过度报道和强制报道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反馈效果:娱乐传播和媒体暴力第21-22页
    本章小结第22-23页
第二章 灾难报道中“二次伤害”产生的原因第23-29页
    第一节 媒体原因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信息把关过程弱化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采写报道过程异化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新闻生产过程简化第24页
    第二节 社会原因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相关法律法规的缺乏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社会监督体系尚未形成第25页
    第三节 受众原因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受众新闻生产过程的主观化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公众猎奇心理的普遍化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受众媒介素养教育的简单化第27页
    本章小结第27-29页
第三章 灾难报道中“二次伤害”的规避措施第29-34页
    第一节 社会的“他律”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强化新闻传播工作的法制化建设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推进社会监督的制度化建设第30页
    第二节 传媒业的“自律”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明确传媒业职业规范细则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加大传媒业反省力度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提高新闻判断和平衡能力第31页
    第三节 新媒体环境下受众的“自审”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增强新闻辨别能力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关注新闻事实本身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加强自身维权意识第32-33页
    本章小结第33-34页
第四章 典型案例:以“东方之星”沉船事件报道为例第34-41页
    第一节 事件概况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事件的发生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事件的结果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媒体的反应第35页
    第二节 “东方之星”沉船事件报道中“二次伤害”的表现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采访过度化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新闻失实频发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各类“洗地文”频出第36-37页
    第三节 “东方之星”沉船事件报道中“二次伤害”的反思第37-39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新闻线索的真实准确是避免“二次伤害”的根本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提高新闻从业人员的道德水平是避免“二次伤害”的关键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传媒业内部及与其他机构的联动是避免“二次伤害”的保障第38-39页
    本章小结第39-41页
结语第41-43页
参考文献第43-45页
致谢第45-46页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第46页

论文共4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电视民生新闻节目《直播哈尔滨》的转型研究
下一篇:社交媒体中未成年人负面形象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