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绪论 | 第10-15页 |
第一节 关于小南一郎的整体研究 | 第10-13页 |
一、小南一郎的总体研究方法和特点 | 第11-12页 |
二、关于小南一郎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| 第12页 |
三、出现问题的深层原因 | 第12-13页 |
第二节 关于小南一郎唐代传奇小说的元研究 | 第13-15页 |
第一章 小南一郎对唐代传奇小说发生机制的研究 | 第15-23页 |
第一节 唐代传奇小说的发生机制 | 第15-19页 |
一、形成的场合 | 第15页 |
二、内容与形式 | 第15-17页 |
三、形成的方式——传与传奇 | 第17-19页 |
第二节 小南一郎唐代传奇小说发生机制研究的定位和比较 | 第19-23页 |
一、与其中国小说发生机制的比较 | 第19-20页 |
二、与我国唐代传奇小说形成研究的比较 | 第20-21页 |
三、评价 | 第21-23页 |
第一章 小南一郎对于唐代传奇小说的个案分析 | 第23-58页 |
第一节 《古镜记》:门阀贵族意识 | 第23-31页 |
一、《文中子中说》里的太原王氏 | 第23-24页 |
二、《古镜记》中的太原王氏 | 第24-26页 |
三、评价 | 第26-31页 |
第二节 《莺莺传》:士大夫阶层的矛盾意识 | 第31-39页 |
一、小南一郎的分析 | 第31-33页 |
二、评价 | 第33-39页 |
第三节 《李娃传》:士大夫阶层意识、古代传承和城市居民观念并存 | 第39-50页 |
一、人物性格的矛盾 | 第39-40页 |
二、V型结构 | 第40-41页 |
三、V型结构的原因:民间思想与士大夫意识 | 第41-43页 |
四、V型结构的深层原因 | 第43-44页 |
五、评价 | 第44-50页 |
第四节 《霍小玉传》:用城市居民意识解决士大夫阶层的矛盾 | 第50-58页 |
一、小南一郎的分析 | 第50-52页 |
二、评价 | 第52-58页 |
第三章 《唐代传奇小说论》的整体方法评述 | 第58-68页 |
第一节 作为作品与社会语境媒介的叙谈场合 | 第58-59页 |
第二节 重视社会价值观的变化 | 第59-62页 |
第三节 运用民俗学、人类学理论 | 第62-68页 |
一、宫本常一的“叙谈场合观察法” | 第62-64页 |
二、柳田国男的民间故事分类法 | 第64-65页 |
三、延续杜德桥(G.Dudbrige)的研究 | 第65-68页 |
结语 | 第68-7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1-77页 |
后记 | 第7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