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9页 |
1.1 超临界水的性质和微观结构 | 第9-10页 |
1.1.1 离子积 | 第9页 |
1.1.2 氢键 | 第9-10页 |
1.1.3 微观结构 | 第10页 |
1.2 重油超临界水改质升级技术的研究进展 | 第10-11页 |
1.3 含氮有机物在超临界水中降解的研究进展 | 第11-16页 |
1.4 量子化学计算在机理研究中的应用 | 第16-17页 |
1.5 本文主要内容 | 第17-19页 |
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方法 | 第19-25页 |
2.1 理论计算方法 | 第19-21页 |
2.1.1 从头算方法 | 第19-20页 |
2.1.2 半经验方法 | 第20页 |
2.1.3 密度泛函方法 | 第20-21页 |
2.2 势能面 | 第21-22页 |
2.3 过渡态理论 | 第22-23页 |
2.4 计算软件与计算方法 | 第23-25页 |
第三章 异喹啉在超临界水中开环与脱氮过程反应机理研究 | 第25-49页 |
3.1 异喹啉在开环与脱氮过程潜在的反应路径 | 第25-34页 |
3.1.1 异喹啉反应的起始位点分析 | 第25-29页 |
3.1.2 异喹啉开环与脱氮过程基元反应初步分析 | 第29-34页 |
3.2 异喹啉开环与脱氮过程的能垒对比 | 第34-39页 |
3.2.1 第一步骤能垒对比:C-N位加成反应 | 第34-35页 |
3.2.2 第二步骤能垒对比:开环反应与C-C位加成反应 | 第35-37页 |
3.2.3 第三步骤能垒对比:C-C位加成反应与饱和碳环开环反应 | 第37-38页 |
3.2.4 第四步骤能垒对比:脱氮反应 | 第38-39页 |
3.3 异喹啉开环与脱氮过程的最优反应路径 | 第39-40页 |
3.4 构象异构对限速步骤的影响 | 第40-42页 |
3.5 短链水分子簇对异喹啉开环和脱氮过程的催化作用 | 第42-46页 |
3.5.1 短链水分子簇在1C-2N加成反应中的催化结构研究 | 第42-44页 |
3.5.2 短链水分子簇在1C-2N加成反应中的催化能垒研究 | 第44-45页 |
3.5.3 异喹啉反应在无催化与一分子水催化情况下的能垒对比 | 第45-46页 |
3.6 本章小结 | 第46-49页 |
第四章 苄胺在超临界水中脱氮过程的反应机理研究 | 第49-75页 |
4.1 苄胺在脱氮过程潜在的反应路径 | 第49-59页 |
4.1.1 苄胺在超临界水中的起始反应 | 第49-51页 |
4.1.2 苄胺脱氮过程基元反应初步分析 | 第51-59页 |
4.2 苄胺脱氮过程的能垒对比 | 第59-68页 |
4.2.1 自由基引发反应能垒对比 | 第60-61页 |
4.2.2 胺基攫氢反应能垒对比 | 第61-62页 |
4.2.3 苄胺2C位自由基的自由基转移反应与再脱氢反应能垒对比 | 第62-63页 |
4.2.4 苄胺直接脱氢反应能垒对比 | 第63-64页 |
4.2.5 路径5能垒总图 | 第64-65页 |
4.2.6 路径6能垒总图 | 第65-67页 |
4.2.7 不同反应系列的起始反应能垒对比 | 第67-68页 |
4.3 苄胺脱氮过程的最优反应路径 | 第68-70页 |
4.4 苄胺脱氮反应在无催化与一分子水催化的能垒对比 | 第70-72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72-75页 |
第五章 结论与创新性 | 第75-79页 |
5.1 结论 | 第75-76页 |
5.2 创新性 | 第76-7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9-85页 |
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| 第85-87页 |
致谢 | 第87-8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