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8-12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8页 |
1.2 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8-9页 |
1.3 研究方法 | 第9-10页 |
1.3.1 文献资料法 | 第9页 |
1.3.2 历史研究法 | 第9页 |
1.3.3 数据分析法 | 第9-10页 |
1.3.4 比较研究方法 | 第10页 |
1.4 研究思路及研究内容 | 第10-11页 |
1.5 本文的创新之处 | 第11-12页 |
1.5.1 本文的创新之处 | 第11-12页 |
第2章 文献综述 | 第12-18页 |
2.1 中国创业板研究 | 第12-13页 |
2.2 韩国创业板研究 | 第13-14页 |
2.3 中国与韩国及其他国家创业板对比研究 | 第14-16页 |
2.4 小结 | 第16-18页 |
第3章 中韩创业板概念分析 | 第18-20页 |
3.1 中国创业板概念分析 | 第18页 |
3.2 韩国创业板概念分析 | 第18-20页 |
第4章 中国创业板与韩国创业板的起源发展比较 | 第20-24页 |
4.1 韩国KOSDAQ的起源发展研究 | 第20页 |
4.2 中国创业板的起源发展研究 | 第20-21页 |
4.3 中韩两国创业板起源发展对比分析 | 第21-24页 |
第5章 中韩两国创业板市场成功条件分析 | 第24-34页 |
5.1 中韩两国科技发展水平分析 | 第24-25页 |
5.2 中韩两国风险投资基金分析 | 第25-27页 |
5.3 中韩创业板市场科技持股分析 | 第27-28页 |
5.4 中韩创业板交易制度的对比分析 | 第28-34页 |
5.4.1 中韩创业板上市标准的差异 | 第28-30页 |
5.4.2 中韩创业板交易制度的差异 | 第30-31页 |
5.4.3 中韩创业板监管制度的差异 | 第31-34页 |
第6章 中韩创业板对比分析对中国的启示 | 第34-38页 |
6.1 韩国创业板市场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| 第34-36页 |
6.1.1 创业板应明确支持中小企业创业的市场定位 | 第34-35页 |
6.1.2 中国创业板上市机制的完善 | 第35页 |
6.1.3 进一步强化中国创业板监管机制 | 第35-36页 |
6.1.4 有效实施和严格执行退市机制 | 第36页 |
6.2 对中国企业赴韩上市的启示 | 第36-38页 |
第7章 中韩两国创业板市场运作对比分析 | 第38-42页 |
7.1 韩国创业板市场运作分析 | 第38-39页 |
7.2 中国创业板市场运作分析 | 第39-40页 |
7.3 中韩两国创业板市场运作对比 | 第40-42页 |
第8章 实证分析 | 第42-54页 |
8.1 样本选取 | 第42页 |
8.2 描述性统计 | 第42-44页 |
8.3 各指数的相关性检验 | 第44-46页 |
8.4 各指数的格兰杰因果检验 | 第46-47页 |
8.5 脉冲响应函数检验及方差分解检验 | 第47-52页 |
8.6 实证分析结论 | 第52-54页 |
结语与展望 | 第54-56页 |
致谢 | 第56-5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8-6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