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5-7页 |
| Abstract | 第7-8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11-15页 |
| 1.1 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 | 第11页 |
| 1.2 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| 1.2.1 有利于深化公共服务动机研究 | 第11页 |
| 1.2.2 有利于提升基层公务员公共服务动机和工作绩效 | 第11-12页 |
| 1.2.3 有利于推动构建科学合理的公务员激励机制 | 第12页 |
| 1.3 基本概念界定 | 第12-14页 |
| 1.3.1 基层公务员 | 第12页 |
| 1.3.2 公共服务动机 | 第12-14页 |
| 1.4 研究方法 | 第14页 |
| 1.5 创新之处 | 第14-15页 |
| 第2章 研究综述与测量工具 | 第15-22页 |
| 2.1 公共服务动机研究综述 | 第15-16页 |
| 2.2 公共服务动机测量 | 第16-22页 |
| 2.2.1 动机理论 | 第16页 |
| 2.2.2 公共服务动机的分类 | 第16-18页 |
| 2.2.3 公共服务动机三种测量途径 | 第18-21页 |
| 2.2.4 基层公共服务动机问卷设计 | 第21-22页 |
| 第3章 样本选择与描述性分析 | 第22-24页 |
| 3.1 样本选择 | 第22页 |
| 3.2 样本的描述性分析 | 第22-24页 |
| 第4章 基层公务员公共服务动机现状与存在问题 | 第24-32页 |
| 4.1 基层公务员公共服务动机现状 | 第24-29页 |
| 4.1.1 维度一:参与政策制定的吸引力 | 第24-26页 |
| 4.1.2 维度二:对公共利益的认同 | 第26-27页 |
| 4.1.3 维度三:同情心 | 第27-28页 |
| 4.1.4 维度四:自我牺牲 | 第28-29页 |
| 4.2 基层公务员公共服务动机存在问题 | 第29-32页 |
| 4.2.1 基层公务员缺少社会责任感 | 第29-30页 |
| 4.2.2 基层公务员公共服务意识淡薄 | 第30页 |
| 4.2.3 基层公务员参与公共政策制定表面化 | 第30-32页 |
| 第5章 基层公务员公共服务动机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| 第32-35页 |
| 5.1 基层公务员考核激励制度不健全 | 第32-33页 |
| 5.2 基层公务员监督机制不完善以及自身服务素质不高 | 第33页 |
| 5.2.1 公众公民缺少对基层公务员的监督 | 第33页 |
| 5.2.2 基层公务员自身服务素质差 | 第33页 |
| 5.3 基层公务员公共政策制定不规范 | 第33-35页 |
| 5.3.1 决策主体单一 | 第33-34页 |
| 5.3.2 公共政策本身存在缺陷 | 第34页 |
| 5.3.3 决策方案的设计、抉择缺乏科学性 | 第34-35页 |
| 第6章 提升基层公务员公共服务动机的政策建议 | 第35-41页 |
| 6.1 建立合理的基层公务员绩效考核 | 第35-36页 |
| 6.1.1 设计合理绩效考核的关键指标 | 第35页 |
| 6.1.2 建立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绩效考核机制 | 第35页 |
| 6.1.3 通过实行民主考核建立机关内部的互信机制 | 第35-36页 |
| 6.1.4 在制度建设上建立告知制度以及公示制度实现考核结果高效交流 | 第36页 |
| 6.2 增强基层公务员公共服务动机意识 | 第36-37页 |
| 6.2.1 提升基层公务员素质并培养公共精神 | 第36-37页 |
| 6.2.2 加强制度建设,维护公共行政公共性 | 第37页 |
| 6.3 建立完善的基层公务员培训体系 | 第37-41页 |
| 6.3.1 转变完善培训观念 | 第38-39页 |
| 6.3.2 完善不同层次培训的需求分析 | 第39页 |
| 6.3.3 分层次分类科学合理实行培训 | 第39页 |
| 6.3.4 实现灵活的培训方式提高基层公务员培训有效性 | 第39-40页 |
| 6.3.5 构建科学的基层公务员培训评估机制 | 第40-41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1-43页 |
| 附录 | 第43-45页 |
| 致谢 | 第4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