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7-15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7-9页 |
1.1.1 高中生物新课程理念呼唤我们改变教学方式 | 第7-8页 |
1.1.2 概念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重要性 | 第8-9页 |
1.2 研究目标 | 第9-10页 |
1.2.1 通过制作生物概念图能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 | 第9页 |
1.2.2 通过制作生物概念图能纠正学生对概念理解的偏差 | 第9-10页 |
1.2.3 通过制作生物概念图为纽带的教学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| 第10页 |
1.3 国内外研究概念图的现状 | 第10-14页 |
1.3.1 概念图在国内的主要研究成果 | 第10-13页 |
1.3.1.1 教师利用计算机软件制作概念图 | 第10-11页 |
1.3.1.2 利用概念图作为评价学生学习的工具 | 第11-12页 |
1.3.1.3 概念图作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工具 | 第12-13页 |
1.3.2 概念图在国外的研究主要表现 | 第13-14页 |
1.3.2.1 概念图功能的研究 | 第13页 |
1.3.2.2 概念图种类的研究 | 第13页 |
1.3.2.3 概念图研究范围的研究 | 第13页 |
1.3.2.4. 概念图制作手段的研究 | 第13-14页 |
1.4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14-15页 |
第2章 概念图的理论综述 | 第15-18页 |
2.1 多元智能的学习理论 | 第15-16页 |
2.2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| 第16页 |
2.3 认知主义的学习理论 | 第16-18页 |
第3章 研究对象、方法及进度 | 第18-21页 |
3.1 研究对象 | 第18页 |
3.2 研究方法 | 第18-19页 |
3.2.1 教育实验法 | 第18页 |
3.2.2 访谈调查法 | 第18页 |
3.2.3 问卷调查法 | 第18-19页 |
3.2.3.1 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如下表 | 第19页 |
3.2.3.2 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 | 第19页 |
3.3 本课题的研究假设 | 第19-20页 |
3.4 研究进度 | 第20-21页 |
第4章 概念图制作的实践研究 | 第21-33页 |
4.1 研究准备 | 第21页 |
4.1.1 进一步研究与制作概念图有关的知识 | 第21页 |
4.1.2 实验班的学生学习概念图 | 第21页 |
4.1.3 实验班和对照级进行实验前测 | 第21页 |
4.2 本研究的具体实验研究过程 | 第21-29页 |
4.2.1 对照班的讲授法教学 | 第21-22页 |
4.2.2 实验班学生制作概念图的实践 | 第22-29页 |
4.2.2.1 学生认识概念图 | 第22页 |
4.2.2.2 明确什么是概念图 | 第22-23页 |
4.2.2.3 展示诺瓦克的概念图模型 | 第23页 |
4.2.2.4 教师指导学生制作概念图 | 第23-24页 |
4.2.2.5 指导学生制作概念图的注意事项 | 第24-25页 |
4.2.6 学习是一个层层递进的过程,学生在制作生物概念图时,可以根据以下三个层次逐步提高制作概念图的难度,从而达到融会贯通的水平 | 第25-29页 |
4.3 概念图的评价 | 第29-33页 |
4.3.1 评价概念图的参考标准 | 第29-31页 |
4.3.2 概念图的计分实例 | 第31-33页 |
第5章 实验数据收集分析以及结论的得出 | 第33-38页 |
5.1 实验数据的整理分析 | 第33-37页 |
5.1.1 学生前测和后测实验数据的统计整理和分析 | 第33-35页 |
5.1.1.1 学生实验前测和实验后测得到的数据 | 第33-34页 |
5.1.1.2 前测和后测实验数据的分析 | 第34-35页 |
5.1.2 学生制作概念图的评价分析 | 第35-36页 |
5.1.3 个人访谈及结果分析 | 第36-37页 |
5.2 本研究得出的结论 | 第37-38页 |
5.2.1 通过制作概念图能够促进学生构建知识的框架结构 | 第37页 |
5.2.2 通过制作概念图教学,能够促进同学之间的合作学习,从而促进共同提高 | 第37页 |
5.2.3 通过制图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业成绩 | 第37-38页 |
附录 | 第38-49页 |
附录1 关于生物概念的问卷调查 | 第38-39页 |
附录2 前测试卷 | 第39-43页 |
附录3 后测试卷 | 第43-4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9-51页 |
致谢 | 第5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