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5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7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10-28页 |
| 1.1 荧光的产生及荧光染料的发展 | 第10-11页 |
| 1.1.1 荧光的产生 | 第10-11页 |
| 1.1.2 荧光染料的发展概况 | 第11页 |
| 1.2 常见荧光染料的基本结构 | 第11-14页 |
| 1.3 氧杂蒽和二氢卟吩类荧光染料的发展及其应用 | 第14-25页 |
| 1.3.1 氧杂蒽荧光染料的发展及其在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| 第14-20页 |
| 1.3.2 二氢卟吩类荧光染料的发展及其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应用 | 第20-25页 |
| 1.4 课题背景 | 第25-26页 |
| 1.4.1 课题来源 | 第25-26页 |
| 1.4.2 课题研究意义 | 第26页 |
| 1.5 论文研究内容和方法 | 第26-28页 |
| 1.5.1 研究内容 | 第26-27页 |
| 1.5.2 研究方法 | 第27-28页 |
| 第2章 氧杂蒽类荧光染料的合成及其性质研究 | 第28-48页 |
| 2.1 引言 | 第28页 |
| 2.2 本章课题的提出 | 第28-29页 |
| 2.3 材料与方法 | 第29-38页 |
| 2.3.1 实验仪器与试剂 | 第29-30页 |
| 2.3.2 探针的合成及表征 | 第30-36页 |
| 2.3.3 探针的荧光性质实验方法 | 第36-38页 |
| 2.4 实验结果与讨论 | 第38-47页 |
| 2.4.1 探针分子与SO_2作用光谱性质研究 | 第38-44页 |
| 2.4.2 探针分子与生物硫醇作用光谱性质研究 | 第44-47页 |
| 2.5 本章小结 | 第47-48页 |
| 第3章 二氢卟吩类荧光染料的合成及其光谱性质研究 | 第48-71页 |
| 3.1 引言 | 第48页 |
| 3.2 本章课题的提出 | 第48-50页 |
| 3.3 材料与方法 | 第50-53页 |
| 3.3.1 实验仪器与试剂 | 第50-51页 |
| 3.3.2 合成路线 | 第51-53页 |
| 3.4 实验过程与结果 | 第53-69页 |
| 3.4.1 糊状叶绿素的提取及二氢卟吩f(GMJ-2)中间体的合成 | 第53-57页 |
| 3.4.2 二氢卟吩f马氏加成产物的合成及其光谱特性 | 第57-61页 |
| 3.4.3 二氢卟吩f甲酯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光谱特性 | 第61-65页 |
| 3.4.4 二氢卟吩f反马氏加成产物的合成尝试 | 第65-67页 |
| 3.4.5 光谱分析 | 第67-69页 |
| 3.5 本章小结 | 第69-71页 |
| 结论 | 第71-72页 |
| 致谢 | 第72-73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3-81页 |
| 附录 | 第81-107页 |
|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10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