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目录 | 第6-8页 |
1 绪论 | 第8-14页 |
1.1 论文背景与意义 | 第8-9页 |
1.2 交流伺服系统概述 | 第9-10页 |
1.3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3页 |
1.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3-14页 |
2 永磁同步电机伺服系统及矢量控制技术 | 第14-26页 |
2.1 永磁同步电机基本结构 | 第14页 |
2.2 永磁同步电机基本方程 | 第14-16页 |
2.3 永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和坐标变换 | 第16-18页 |
2.4 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 | 第18-19页 |
2.4.1 矢量控制原理 | 第18页 |
2.4.2 矢量控制策略和实现方式 | 第18-19页 |
2.5 电压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技术 | 第19-26页 |
2.5.1 基本电压空间矢量 | 第21-22页 |
2.5.2 电压空间矢量合成与作用时间计算 | 第22-24页 |
2.5.3 空间矢量扇区确定 | 第24-25页 |
2.5.4 比较寄存器的值的确定 | 第25-26页 |
3 永磁同步电机伺服系统 PI 控制器设计与仿真 | 第26-41页 |
3.1 电流调节器的设计 | 第26-28页 |
3.2 速度调节器的设计 | 第28-31页 |
3.3 位置调节器的设计 | 第31-32页 |
3.4 永磁同步电机伺服系统的仿真建模与分析 | 第32-41页 |
3.4.1 永磁同步电机双闭环伺服系统的仿真模块 | 第32-33页 |
3.4.2 永磁同步电机三闭环伺服系统的仿真模块 | 第33-34页 |
3.4.3 仿真分析 | 第34-41页 |
4 永磁同步电机滑模变结构控制 | 第41-67页 |
4.1 滑模变结构控制原理 | 第41-43页 |
4.1.1 滑模变结构控制定义 | 第41-42页 |
4.1.2 滑模变结构控制三要素 | 第42-43页 |
4.2 滑模变结构基本设计方法 | 第43-45页 |
4.2.1 切换函数的设计 | 第43-44页 |
4.2.2 控制率的设计 | 第44-45页 |
4.3 滑模变结构若干问题 | 第45-49页 |
4.3.1 动态品质 | 第45页 |
4.3.2 抖振问题 | 第45-49页 |
4.4 永磁同步电机伺服系统滑模变结构控制 | 第49-57页 |
4.4.1 速度环滑模变结构设计 | 第49-54页 |
4.4.2 位置环滑模变结构设计 | 第54-57页 |
4.5 永磁同步电机伺服系统滑模变结构控制建模仿真 | 第57-67页 |
4.5.1 速度环滑模变结构设计仿真 | 第58-60页 |
4.5.2 位置环滑模变结构设计仿真 | 第60-67页 |
结论 | 第67-68页 |
致谢 | 第68-6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9-72页 |
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7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