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17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1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综述 | 第11-14页 |
1.2.1 国内研究综述 | 第11-13页 |
1.2.2 国外研究综述 | 第13-14页 |
1.3 研究意义 | 第14-15页 |
1.3.1 理论意义 | 第14-15页 |
1.3.2 实践价值 | 第15页 |
1.4 研究方法 | 第15-17页 |
1.4.1 文献研究法 | 第15-16页 |
1.4.2 统计分析法 | 第16页 |
1.4.3 案例分析法 | 第16-17页 |
第二章 食品安全风险法律防控机制的基本理论 | 第17-25页 |
2.1 相关概念界定 | 第17-22页 |
2.1.1 食品与食品安全 | 第17-20页 |
2.1.2 食品安全风险 | 第20页 |
2.1.3 法律防控机制 | 第20-22页 |
2.2 食品安全风险法律防控机制的必要性 | 第22-23页 |
2.2.1 完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应有之义 | 第22页 |
2.2.2 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必然选择 | 第22页 |
2.2.3 防控食品安全风险的现实需要 | 第22-23页 |
2.3 食品安全风险法律防控机制的理论基础 | 第23-25页 |
2.3.1 依法行政理论 | 第23页 |
2.3.2 风险管控理论 | 第23-24页 |
2.3.3 社会共治理论 | 第24-25页 |
第三章 我国食品安全风险法律防控机制的文本分析 | 第25-34页 |
3.1 我国食品安全风险法律防控机制的立法沿革 | 第25-27页 |
3.1.1 2009 年以前:法律防控机制的探索期 | 第25-26页 |
3.1.2 2009 —2013年:法律防控机制的形成期 | 第26页 |
3.1.3 2013 年以后:法律防控机制的发展期 | 第26-27页 |
3.2 我国食品安全风险法律防控机制的立法现状 | 第27-30页 |
3.2.1 风险评估制度 | 第27-28页 |
3.2.2 风险交流制度 | 第28页 |
3.2.3 风险预警制度 | 第28-29页 |
3.2.4 风险处置制度 | 第29页 |
3.2.5 风险善后制度 | 第29-30页 |
3.3 我国食品安全风险法律防控机制的立法缺陷 | 第30-34页 |
3.3.1 立法体系不完备 | 第30页 |
3.3.2 风险评估制度不健全 | 第30-31页 |
3.3.3 风险交流制度不系统 | 第31页 |
3.3.4 风险预警制度不完善 | 第31-32页 |
3.3.5 风险处置制度不详尽 | 第32页 |
3.3.6 风险善后制度不配套 | 第32-34页 |
第四章 我国食品安全风险法律防控机制的实践运作 | 第34-46页 |
4.1 调研数据统计分析 | 第34-42页 |
4.1.1 调研设计与调查对象 | 第34-36页 |
4.1.2 调研数据之分析 | 第36-42页 |
4.2 典型案例分析 | 第42-46页 |
4.2.1 2008 年“三聚氰胺”事件 | 第42-43页 |
4.2.2 2014 年转基因食品安全事件 | 第43-45页 |
4.2.3 2016 年某开发公司食品销售案 | 第45-46页 |
第五章 比较法视野中的食品安全风险法律防控机制 | 第46-51页 |
5.1 欧盟的食品安全风险法律防控机制 | 第46-48页 |
5.1.1 欧盟食品安全局 | 第46页 |
5.1.2 预警和追溯制度 | 第46-47页 |
5.1.3 风险交流制度 | 第47-48页 |
5.2 美国的食品安全风险法律防控机制 | 第48-49页 |
5.2.1 完善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 | 第48-49页 |
5.2.2 食药管理局的监管权 | 第49页 |
5.3 日本的食品安全风险法律防控机制 | 第49-50页 |
5.3.1 分离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 | 第49-50页 |
5.3.2 双向的风险交流模式 | 第50页 |
5.4 域外食品安全风险法律防控机制的借鉴意义 | 第50-51页 |
第六章 我国食品安全风险法律防控机制的改革进路 | 第51-57页 |
6.1 我国食品安全风险法律防控机制完善之基点 | 第51-52页 |
6.1.1 风险为本的监管理念 | 第51页 |
6.1.2 多方参与的社会共治新格局 | 第51-52页 |
6.1.3 法律至上的法治理论 | 第52页 |
6.2 完善我国食品安全风险法律防控机制的主要内容 | 第52-55页 |
6.2.1 风险评估机制方面 | 第52-53页 |
6.2.2 风险交流机制方面 | 第53页 |
6.2.3 风险预警机制方面 | 第53-54页 |
6.2.4 风险处置机制方面 | 第54页 |
6.2.5 风险善后机制方面 | 第54-55页 |
6.3 完善我国食品安全风险法律防控机制的配套举措 | 第55-57页 |
6.3.1 公众素养之提升 | 第55页 |
6.3.2 技术手段之改进 | 第55页 |
6.3.3 人才队伍之建设 | 第55-56页 |
6.3.4 财政保障之强化 | 第56-57页 |
第七章 结论 | 第57-58页 |
致谢 | 第58-5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9-62页 |
附录:调查问卷 | 第62-6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