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艺术论文--雕塑论文--雕塑技法论文--各种雕塑法:按样式分论文--浮雕论文

大足石刻石门山第六窟造像数字浮雕呈现研究

中文摘要第5-6页
英文摘要第6页
1 绪论第10-16页
    1.1 选题背景第10-11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第11-14页
    1.3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目的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研究意义第14页
    1.4 研究的内容第14-15页
    1.5 采取的研究方法第15-16页
2 大足石刻石门山第六窟的艺术特征第16-24页
    2.1 造像特征第16-18页
    2.2 装饰纹样特征第18-20页
    2.3 雕刻技艺第20-24页
3 石刻造像数字浮雕化的构建方法第24-36页
    3.1 石刻造像数字浮雕化的原则第24-25页
    3.2 石刻造像数字浮雕化的方法第25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形的构建第25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体的构建第28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节奏的构建第33-36页
4 石门山第六窟造像的数字浮雕呈现实践第36-60页
    4.1 呈现过程第36-5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线条的呈现第36-3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坯工工艺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细工工艺第39-4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精细修饰第45-5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5 最终效果展示第55-56页
    4.2 创作实践第56-60页
5 石门山第六窟数字浮雕的艺术特征第60-71页
    5.1 数字浮雕的形象性特征第60-64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图形的规则性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笔触的模拟性第62-63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工具的虚拟性第63-64页
    5.2 数字浮雕的审美性特征第64-7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技术美第64-6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秩序美第6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精细美第66-6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装饰美第67-6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5 实验美第68-71页
6 结论第71-73页
参考文献第73-76页
附录A: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第76-77页
附录B:大足石刻石门山第六窟西方三圣和十圣观音造像线描图第77-82页
致谢第82页

论文共8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宋代院体花鸟画的“观照”方式
下一篇:麻柳刺绣与羌族刺绣图案的比较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