于坚诗歌意象研究
中文摘要 | 第4-5页 |
英文摘要 | 第5页 |
绪论 | 第8-12页 |
第一章 于坚的诗歌王国 | 第12-24页 |
第一节 于坚 | 第12-20页 |
一、于坚生平与作品简介 | 第12-14页 |
二、于坚与“朦胧诗” | 第14-17页 |
三、先锋背后:我其实是一个抒情诗人 | 第17-20页 |
第二节 意象 | 第20-22页 |
一、意象的渊源 | 第20-21页 |
二、意象的定义 | 第21-22页 |
第三节 于坚诗歌意象体系 | 第22-24页 |
第二章 高原意象体系 | 第24-36页 |
第一节 远方的声音——河流 | 第25-28页 |
一、神秘而壮美的河流 | 第25-27页 |
二、河流之死:对工业社会的反思 | 第27-28页 |
第二节 有一回我漫步林中 | 第28-31页 |
一、旅途中的树林 | 第28-29页 |
二、对树木寓意的思索 | 第29-31页 |
第三节 野性与静谧——风暴的两幅面孔 | 第31-33页 |
一、风暴书写 | 第31-32页 |
二、英雄主义情结 | 第32-33页 |
第四节 、天空中的挑战者——鹰 | 第33-36页 |
一、高原上的勇士——鹰 | 第33-34页 |
二、剔除文化隐喻的鹰 | 第34-36页 |
第三章 日常生活意象体系 | 第36-43页 |
第一节 平民化写作立场 | 第36页 |
第二节 生活写作的两种体现 | 第36-40页 |
一、生活物品 | 第37-38页 |
二、生活场景 | 第38-40页 |
第三节 《0档案》意象探微 | 第40-43页 |
第四章 充满理性思辨色彩的存在意象体系 | 第43-49页 |
第一节 对乌鸦的命名 | 第43-46页 |
第二节 被暗示的玫瑰 | 第46-47页 |
第三节 啤酒酒瓶及其他 | 第47-49页 |
第五章 于坚诗歌意象的创作方式 | 第49-61页 |
第一节 选取平凡琐碎的人事 | 第49-53页 |
一、工人形象系列 | 第50-51页 |
二、身边的普通人特写 | 第51-52页 |
三、大人物的平庸化 | 第52-53页 |
第二节 不加节制的意象之流 | 第53-55页 |
一、还原生活的现场 | 第53-54页 |
二、不加节制的意象罗列 | 第54-55页 |
第三节 “拒绝隐喻”的主张 | 第55-57页 |
一、“拒绝隐喻”在拒绝什么? | 第55-56页 |
二、自相矛盾——能否拒绝隐喻? | 第56-57页 |
第四节 细部捕捉与瞬间刻画 | 第57-61页 |
一、具体的事物 | 第57-58页 |
二、捕捉最尖锐的时刻 | 第58页 |
三、某个瞬间的事物 | 第58-59页 |
四、玻璃就是玻璃,不反映蓝天 | 第59-61页 |
结语 | 第61-6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3-67页 |
创作年表 | 第67-70页 |
后记 | 第70-7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