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6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10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3页 |
1.2.1 国内研究 | 第11-12页 |
1.2.2 国外研究 | 第12-13页 |
1.2.3 国内外研究评述 | 第13页 |
1.3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| 第13-14页 |
1.3.1 相关概念 | 第13-14页 |
1.3.2 理论基础 | 第14页 |
1.4 研究方法 | 第14-15页 |
1.5 研究内容 | 第15-16页 |
第二章 隆昌县推进美丽新村建设的典型性分析 | 第16-24页 |
2.1 我国美丽新村建设的发展概况 | 第16-20页 |
2.1.1 国家层面的新村建设 | 第16-17页 |
2.1.2 四川省的新村建设 | 第17-18页 |
2.1.3 四川省内江市的新村建设 | 第18-20页 |
2.2 隆昌县推进美丽新村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| 第20-21页 |
2.2.1 隆昌县推进美丽新村建设现存的问题 | 第20-21页 |
2.2.2 隆昌县推进美丽新村建设现存问题的成因分析 | 第21页 |
2.3 隆昌县推进美丽新村建设的典型性 | 第21-24页 |
第三章 隆昌县“四化联动”推进美丽新村建设的案例描述 | 第24-30页 |
3.1 隆昌县“四化联动”推进美丽新村建设的内容 | 第24-26页 |
3.1.1 隆昌县“四化联动”推进美丽新村建设的主体 | 第24页 |
3.1.2 隆昌县“四化联动”推进美丽新村建设的执行与做法 | 第24-25页 |
3.1.3 隆昌县“四化联动”推进美丽新村建设的联动机制 | 第25-26页 |
3.2 隆昌县“四化联动”推进美丽新村建设的主要举措 | 第26-27页 |
3.2.1 推进特色村落一体化 | 第26页 |
3.2.2 推进特色产业规模化 | 第26页 |
3.2.3 推进基础配套一体化 | 第26-27页 |
3.2.4 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| 第27页 |
3.3 隆昌县“四化联动”推进美丽新村建设的成效 | 第27-30页 |
3.3.1 特色旅游新村覆盖面日益扩大 | 第27-28页 |
3.3.2 现代观光农业园区集聚形成 | 第28页 |
3.3.3 基础设施建设成果丰硕 | 第28-29页 |
3.3.4 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| 第29-30页 |
第四章 隆昌县“四化联动”推进特色村落一体化的分析 | 第30-34页 |
4.1 隆昌县“四化联动”推进特色村落一体化的理论分析 | 第30页 |
4.2 隆昌县“四化联动”推进特色村落一体化的关键性分析 | 第30-31页 |
4.2.1 特色村落一体化促进农业现代化 | 第30-31页 |
4.2.2 特色村落一体化促进城镇化 | 第31页 |
4.3 隆昌县“四化联动”推进特色村落一体化的典型做法 | 第31-34页 |
4.3.1 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 | 第31-32页 |
4.3.2 政民合作打造特色村落 | 第32-33页 |
4.3.3 积极引导新农村建设 | 第33-34页 |
第五章 隆昌县“四化联动”推进特色产业规模化的分析 | 第34-40页 |
5.1 隆昌县“四化联动”推进特色产业规模化的理论分析 | 第34页 |
5.2 隆昌县“四化联动”推进特色产业规模化的关键性分析 | 第34-35页 |
5.2.1 特色产业规模化促进农业产业化 | 第34-35页 |
5.2.2 特色产业规模化推动城镇集聚 | 第35页 |
5.3 隆昌县“四化联动”推进特色产业规模化的典型做法 | 第35-40页 |
5.3.1 壮大特色产业规模 | 第35-37页 |
5.3.2 构建“公司+基地+农户”的特色产业发展模式 | 第37-38页 |
5.3.3 加速农业电子商务发展 | 第38-40页 |
第六章 隆昌县“四化联动”推进基础配套一体化的分析 | 第40-43页 |
6.1 隆昌县“四化联动”推进基础配套一体化的理论分析 | 第40页 |
6.2 隆昌县“四化联动”推进基础配套一体化的关键性分析 | 第40-41页 |
6.3 隆昌县“四化联动”推进基础配套一体化的典型做法 | 第41-43页 |
6.3.1 整合涉农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资金 | 第41-42页 |
6.3.2 推进农村交通、农业、信息等基础设施同步发展 | 第42-43页 |
第七章 隆昌县“四化联动”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分析 | 第43-48页 |
7.1 隆昌县“四化联动”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论分析 | 第43页 |
7.2 隆昌县“四化联动”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关键性分析 | 第43-45页 |
7.2.1 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农业现代化的保障 | 第44页 |
7.2.2 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城镇化的重要条件 | 第44-45页 |
7.3 隆昌县“四化联动”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典型做法 | 第45-48页 |
7.3.1 保证和逐步扩大基本公共服务范围 | 第45页 |
7.3.2 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| 第45-46页 |
7.3.3 加快公共服务活动中心建设 | 第46-47页 |
7.3.4 补齐脱贫短板 | 第47-48页 |
第八章 隆昌县“四化联动”推进美丽新村建设的案例启示 | 第48-52页 |
8.1 特色旅游与农业现代化的融合 | 第48页 |
8.2 注重特色产业发展模式的构建 | 第48-49页 |
8.3 强调涉农资金的整合 | 第49-51页 |
8.4 启示的总结 | 第51-52页 |
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52-55页 |
9.1 主要结论 | 第52-53页 |
9.2 研究展望 | 第53-55页 |
致谢 | 第55-5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6-5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