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农业经济论文--中国农业经济论文--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--农业收入与分配论文

乐至县实施“幸福喜羊羊”特色扶贫的案例研究

摘要第5-7页
abstract第7-9页
第一章 绪论第13-25页
    1.1 选题问题与目的第13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研究领域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研究的背景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研究问题第15-16页
    1.2 国内和国外研究综述第16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国外研究现状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国内研究现状第18-21页
    1.3 研究的思路、技术路线和内容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的思路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研究的技术路线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研究内容第22页
    1.4 研究的方法第22-23页
    1.5 研究的意义第23-25页
第二章 以乐至县实施“幸福喜羊羊”特色扶贫为例的研究价值第25-40页
    2.1 当前我国特色扶贫发展的基本情况第25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当前我国特色扶贫发展的现状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目前我国的特色扶贫发展模式第26-29页
    2.2 四川省脱贫攻坚成效第29-35页
    2.3 四川省“插花式”贫困地区特色扶贫发展的主要问题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区位优势不足,生产生活条件恶劣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产业发展薄弱,农民增收困难多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脱贫意识较低,自我脱贫力不强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民生发展欠账多,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5 地方财力不足,支农扶贫能力较低第37页
    2.4 乐至县实施“幸福喜羊羊”特色扶贫的具体效果第37-40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“幸福喜羊羊”特色扶贫项目含义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“幸福喜羊羊”特色扶贫项目的模式得到广泛好评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“一村一品”特色产业初步显现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2.4.4 以点带面树脱贫典范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2.4.5 凝聚合力助精准脱贫第39-40页
第三章 乐至县实施“幸福喜羊羊”特色扶贫的案例描述第40-48页
    3.1 乐至县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历史沿革及人口状况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第40-41页
    3.2 乐至县农业基本情况第41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农业基本情况第41-44页
    3.3 乐至县实施“幸福喜羊羊”特色扶贫的实施方案第44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“幸福喜羊羊”特色扶贫项目含义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确定示范项目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选准示范对象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制定工作方案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强化结对扶持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6 强化活动引领。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7 乐至县群团“幸福喜羊羊”精准脱贫“3+1”工程组织机构第46页
    3.4 乐至县实施“幸福喜羊羊”特色扶贫项目取得成效第46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从脱贫攻坚上看,凝聚合力助精准脱贫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从示范效应上看,以点带面树脱贫典范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从机制发展上看,可复制的“幸福喜羊羊”模式得到大力推广第47-48页
第四章 财政资金使用“有效性”因素分析第48-50页
    4.1 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率的作用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确保财政资源合理利用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降低财政运转负荷,避免浪费第48页
    4.2 有效提升财政资金使用率第48-49页
    4.3 .聚集规模效应由量变到质变第49-50页
第五章 扶贫与产业发展“紧密性”因素分析第50-56页
    5.1 推动扶贫与产业相结合的“紧密性”原因第50-52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降低产业发展成本第50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利于发展产业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提升贫困户收入第51-52页
    5.2 加强扶贫与产业发展“紧密性”的关键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避免扶贫上走形式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避免产业发展不接地气第53页
    5.3 加强扶贫与产业发展“紧密性”的经验第53-56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推动产业发展组织化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推动产业发展专业化第54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产业发展和脱贫攻坚体现精细化第54-56页
第六章 扶贫可持续发展特点的因素分析第56-60页
    6.1 产业发展体现“循环性”特点的作用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6.1.1 产业成本越来越低第56页
        6.1.2 产业规模越来越大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6.1.3 产业特点日益鲜明第57页
    6.2 产业发展体现“循环性”特点第57-59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充分体现了产业发展的需要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充分体现了扶贫机制的作用第58页
        6.2.3 充分体现了多方结合的特点第58-59页
    6.3 产业发展体现“循环性”特点的经验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6.3.1 构建领导重视多方联动机制确保有求必应第59页
        6.3.2 构建比选机制确保工作水平不断提升第59页
        6.3.3 构建督查考核机制确保工作落到实处第59-60页
第七章 乐至县实施“幸福喜羊羊”特色扶贫的启示第60-63页
    7.1 财政资金切实用到实处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7.1.1 产业发展选择上要因地制宜,助推本地特色优质种养业产业发展第60页
        7.1.2 采取定期培训的方式,促进特色种养业发展水平和质量的提高第60页
        7.1.3 实现规模发展,推动产业发展聚集量变到质变第60-61页
    7.2 扶贫开发从输血到造血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 7.2.1 要结合当地特色推动产业发展第61页
        7.2.2 要专业化推动发展第61-62页
    7.3 产业发展实现可持续循环发展第62-63页
        7.3.1 构建多方参与联动推进的工作机制第62页
        7.3.2 构建帮扶方式和成果应用机制第62-63页
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第63-65页
    8.1 主要结论第63-64页
    8.2 研究展望第64-65页
致谢第65-66页
参考文献第66-68页

论文共6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艺术助力乡村产业化的探索--以河北承德郭家庄村南天博院建设模式为例
下一篇:隆昌县“四化联动”推进美丽新村建设的案例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