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地下建筑论文--市政工程论文--排水工程(沟渠工程、下水道工程)论文

海绵城市背景下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--以常德为例

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第一章 绪论第13-21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第13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城市化带来的雨洪管理问题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传统雨洪管理的问题和不足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构建海绵城市第16-17页
    1.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7-18页
    1.3 研究内容第18-19页
    1.4 技术路线第19-20页
    1.5 研究方法第20-21页
第二章 相关研究概况第21-29页
    2.1 相关概念解析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居住区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海绵城市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雨洪管理第22页
    2.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第22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第22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第26-27页
    2.3 小结第27-29页
第三章 案例分析第29-42页
    3.1 西雅图HIGH POINT居住区第29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案例概况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设计分析第29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案例小结第32页
    3.2 汉诺威康斯伯格(KRONSBERG)居住区第32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案例概况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设计分析第32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案例小结第34-35页
    3.3 帕莱索卡米尔·克洛岱尔(CAMILLE CLAUDEL)居住区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案例概况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设计分析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案例小结第37页
    3.4 厦门洋塘居住区第37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案例概况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设计分析第37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案例小结第39页
    3.5 镇江华润新村小区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5.1 案例概况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3.5.2 设计分析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5.3 案例小结第40页
    3.6 小结第40-42页
第四章 居住区海绵设施第42-66页
    4.1 绿色屋顶第42-4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绿色屋顶的定义第4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绿色屋顶的构造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绿色屋顶的功能作用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绿色屋顶的径流调控能力第44-45页
    4.2 雨水花园第45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雨水花园的定义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雨水花园的构造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雨水花园的功能作用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雨水花园的径流调控能力第46-47页
    4.3 下沉式绿地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下沉式绿地的定义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下沉式绿地的功能作用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下沉式绿地的径流调控能力第47页
    4.4 植草沟第47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植草沟的定义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植草沟的构造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植草沟的功能作用第49-50页
    4.5 透水铺装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 透水铺装的定义第50页
        4.5.2 透水铺装的构造第50页
        4.5.3 透水铺装的功能作用第50-51页
    4.6 其他海绵设施第51-53页
        4.6.1 湿塘第51页
        4.6.2 蓄水池第51页
        4.6.3 旱溪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6.4 初雨弃流设施第52页
        4.6.5 生态停车场第52-53页
    4.7 海绵设施造景美景度评价第53-63页
        4.7.1 准备工作第53-56页
        4.7.2 调查问卷的设置第56-59页
        4.7.3 美景度量值计算结果与分析第59-61页
        4.7.4 预测模型的建立与检验第61-63页
    4.8 海绵设施对比分析第63-65页
    4.9 小结第65-66页
第五章 常德市居住区海绵建设研究第66-92页
    5.1 常德市海绵城市建设区域概况第66-72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常德市海绵城市建设基础条件第66-72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常德市海绵城市建设发展历程第72页
    5.2 常德市海绵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第72-7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建设范围第72-73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建设目标第73-74页
    5.3 常德市居住区海绵城市建设调研第74-84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调研对象第74-75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调研内容及方法第75-84页
    5.4 主要建设问题第84-85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水生态问题第84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水环境问题第84-85页
        5.4.3 水安全问题第85页
        5.4.4 水资源问题第85页
    5.5 常德居住区海绵建设的主要模式第85-91页
        5.5.1 整体策略第85-86页
        5.5.2 居住区海绵建设形式分类第86-91页
    5.6 小结第91-92页
第六章 基于海绵城市背景下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的实践——以常德市人大常委大院为例第92-103页
    6.1 场地概述第92-94页
        6.1.1 区位分析第92页
        6.1.2 场地现状第92-94页
    6.2 设计策略第94-95页
    6.3 调蓄容积计算第95-98页
    6.4 居住区海绵改造设计第98-102页
        6.4.1 总体设计第98-99页
        6.4.2 专项设计第99-102页
    6.5 海绵指标验算第102页
    6.6 小结第102-103页
第七章 结语第103-105页
    7.1 结论第103页
    7.2 思考第103-105页
参考文献第105-111页
附录一第111-113页
附录二第113-115页
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第115-116页
致谢第116页

论文共11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多级回灌型填砾抽灌同井热贯通特性研究
下一篇:装配式住宅物化阶段碳足迹评价模型及应用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