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8页 |
1.1 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6页 |
1.2.1 地下水源热泵 | 第11-13页 |
1.2.2 单井循环地下换热系统 | 第13-16页 |
1.3 研究内容 | 第16-17页 |
1.4 研究技术路线 | 第17-18页 |
第二章 实验台搭建及测试方案 | 第18-33页 |
2.1 实验理论基础 | 第18-19页 |
2.1.1 达西定律简介 | 第18-19页 |
2.1.2 米斯马赫方程 | 第19页 |
2.1.3 弱透水层 | 第19页 |
2.2 多孔介质参数测试实验 | 第19-25页 |
2.2.1 实验设计 | 第19-20页 |
2.2.2 多孔介质的配比 | 第20-21页 |
2.2.3 实验仪器 | 第21-22页 |
2.2.4 实验方法 | 第22-24页 |
2.2.5 利用米斯马赫方程验证渗流状态 | 第24页 |
2.2.6 所需物理量 | 第24-25页 |
2.3 水泥砂浆模拟弱透水层压裂实验 | 第25-32页 |
2.3.1 实验加载机 | 第25页 |
2.3.2 模拟弱透水层破坏实验设计 | 第25-26页 |
2.3.3 水泥砂浆模拟弱透水层理论分析 | 第26-27页 |
2.3.4 水泥砂浆模拟弱透水层配制比 | 第27-28页 |
2.3.5 水泥砂浆强度和配比量计算 | 第28-29页 |
2.3.6 水泥砂浆试件孔隙度测量方法 | 第29-30页 |
2.3.7 水泥砂浆模拟弱透水层制作方法 | 第30-32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32-33页 |
第三章 混合多孔介质参数测试结果分析 | 第33-38页 |
3.1 孔隙率的测试结果及分析 | 第33-34页 |
3.1.1 实验现象及结果分析 | 第33-34页 |
3.1.2 实验误差分析 | 第34页 |
3.2 渗透系数测试结果与分析 | 第34-37页 |
3.2.1 测试结果验证 | 第35-36页 |
3.2.2 测试结果分析 | 第36-37页 |
3.3 本章小结 | 第37-38页 |
第四章 弱透水层压裂实验结果分析 | 第38-52页 |
4.1 模拟弱透水层结果验证 | 第38-39页 |
4.2 水泥砂浆模拟弱透水层压裂实验 | 第39-43页 |
4.2.1 试件约束力的设定 | 第39页 |
4.2.2 水泥砂浆试件破坏结果 | 第39-43页 |
4.3 水泥砂浆模拟弱透水层压裂结果 | 第43-45页 |
4.3.1 实验结果类比分析 | 第43页 |
4.3.2 约束力的影响分析 | 第43-44页 |
4.3.3 力和位移控制对比分析 | 第44-45页 |
4.4 水泥砂浆模拟弱透水层模型研究 | 第45-51页 |
4.4.1 杨氏模量的计算 | 第45页 |
4.4.2 模型构建及参数设置 | 第45-47页 |
4.4.3 模型验证 | 第47页 |
4.4.4 模拟结果 | 第47-51页 |
4.4.5 模拟结果分析 | 第51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51-52页 |
第五章 多级回灌型填砾抽灌同井热贯通特性模拟研究 | 第52-67页 |
5.1 多级回灌型填砾抽灌同井模型建立 | 第52-53页 |
5.2 网格的划分 | 第53-55页 |
5.3 模型参数设置 | 第55-56页 |
5.4 模型验证 | 第56-58页 |
5.5 多级回灌型填砾抽灌同井模拟结果及热贯通的分析 | 第58-65页 |
5.5.1 一级回灌型填砾抽灌同井模拟结果分析 | 第58-61页 |
5.5.2 二级回灌型填砾抽灌同井模拟结果分析 | 第61-63页 |
5.5.3 三级回灌型填砾抽灌同井模拟结果分析 | 第63-65页 |
5.6 三组模型抽水区热贯通特性的对比分析 | 第65页 |
5.7 本章小结 | 第65-67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67-69页 |
6.1 主要结论 | 第67-68页 |
6.2 研究展望 | 第68-6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9-74页 |
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74-75页 |
致谢 | 第7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