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语音切片的抑郁识别研究
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5页 |
1.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9-10页 |
1.2 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 | 第10-12页 |
1.3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及结构安排 | 第12-14页 |
1.3.1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| 第12-13页 |
1.3.2 本文组织结构 | 第13-14页 |
1.4 本章小结 | 第14-15页 |
第二章 本文相关技术概述 | 第15-27页 |
2.1 语音信号预处理 | 第15-16页 |
2.1.1 预加重 | 第15页 |
2.1.2 带通滤波 | 第15页 |
2.1.3 分帧 | 第15-16页 |
2.1.4 端点检测 | 第16页 |
2.2 抑郁识别中常用的语音特征简介 | 第16-19页 |
2.2.1 基频特征 | 第16-17页 |
2.2.2 韵律特征 | 第17页 |
2.2.3 语速特征 | 第17页 |
2.2.4 谱特征 | 第17-18页 |
2.2.5 音质特征 | 第18页 |
2.2.6 共振峰特征 | 第18页 |
2.2.7 其它特征 | 第18-19页 |
2.3 特征提取 | 第19页 |
2.4 特征选择和特征子集构建 | 第19-24页 |
2.4.1 特征选择 | 第20-23页 |
2.4.2 特征子集构建方法 | 第23-24页 |
2.5 分类模型 | 第24-26页 |
2.6 本章小节 | 第26-27页 |
第三章 针对抑郁识别的语音实验设计 | 第27-35页 |
3.1 实验设计的理论基础 | 第27-28页 |
3.2 实验设计 | 第28-31页 |
3.2.1 实验材料 | 第28-29页 |
3.2.2 入组排除标准 | 第29页 |
3.2.3 数据采集 | 第29-31页 |
3.3 语音切片数据库构建 | 第31-34页 |
3.3.1 数据匹配 | 第31-32页 |
3.3.2 语音切片数据库 | 第32-34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34-35页 |
第四章 语音切片的抑郁识别效果分析 | 第35-42页 |
4.1 提出假设 | 第36页 |
4.2 数据分析和结论 | 第36-41页 |
4.2.1 研究方法 | 第36-37页 |
4.2.2 结果和分析 | 第37-41页 |
4.3 本章小结 | 第41-42页 |
第五章 切片位置对抑郁症识别影响的研究及应用 | 第42-56页 |
5.1 问题的提出 | 第42-43页 |
5.2 数据分析和结论 | 第43-50页 |
5.2.1 研究方法 | 第43-44页 |
5.2.2 结果和分析 | 第44-50页 |
5.3 基于语音切片的决策层融合策略 | 第50-55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55-56页 |
第六章 总结及展望 | 第56-58页 |
6.1 工作总结 | 第56-57页 |
6.2 未来展望 | 第57-5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8-62页 |
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62-63页 |
致谢 | 第6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