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法律论文--中国法律论文--民法论文--合同法论文

出卖他人之物法律问题之体系研究

内容摘要第4-9页
abstract第9-17页
引言第22-35页
第一章 罗马法中的出卖他人之物法律问题规范提要第35-46页
    第一节 罗马法中的所有权与买卖的法律结构第35-43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罗马法中的所有权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罗马法中的买卖法律结构第36-43页
    第二节 罗马法中的出卖他人之物法律结构第43-45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罗马法允许他人之物作为买卖标的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罗马法出卖他人之物法律结构第44-45页
    小结第45-46页
第二章 法国民法意思主义下的出卖他人之物法律问题规范体系第46-117页
    第一节 《法国民法典》所有权让与的意思主义第46-64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《法国民法典》意思主义形成原因第46-55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法国民法意思主义内涵第55-63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法国民法意思主义下出卖他人之物的类型第63-64页
    第二节 法国民法出卖他人之物契约效力第64-79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出卖他人之物契约无效的文义解读——绝对无效第64-66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出卖他人之物契约无效的体系背反——绝对无效的困境第66-72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出卖他人之物契约无效的体系背反矫正——相对无效第72-79页
    第三节 法国民法中的占有与所有权第79-96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法国民法中的占有第79-85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法国民法中的所有权第85-94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占有与所有权间的关系第94-96页
    第四节 从无权利人手中取得所有权第96-108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出卖他人不动产的所有权转移第96-100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动产即时取得第100-108页
    第五节 出卖他人之物契约相对无效下当事人利益的调整第108-117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出卖他人之物契约相对无效对追夺担保责任适用的影响第109-111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出卖他人之物契约相对无效对连续买卖法律结构的影响第111-113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出卖他人之物契约相对无效对赔偿损失的影响第113-117页
第三章 德国物权形式主义下出卖他人之物法律问题规范体系第117-175页
    第一节 德国民法的所有权变动模式第117-133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德国民法中所有权变动模式形成的前缘第117-121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德国民法的物权形式主义第121-133页
    第二节 出卖他人之物所涉契约的效力第133-145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出卖他人之物契约效力概述第133-137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所有权契约效力的转换第137-145页
    第三节 从无权利人处取得动产所有权第145-159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从无权利人处取得动产所有权的正当性第145-146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善意取得动产所有权条件与法律效果第146-159页
    第四节 从无权利人处取得土地第159-169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土地登记簿的推定效力与公信效力第160-162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从无权利人处取得土地所有权的条件与法律效果第162-169页
    第五节 当事人间基于不当得利的利益调节第169-175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受让人正当取得场合的不当得利适用第169-173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受让人非正当取得场合的不当得利适用第173-175页
第四章 日本民法意思主义下的出卖他人之物法律问题规范体系第175-231页
    第一节 日本所有权变动模式形成的前缘第175-185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日本民法编纂背景第175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先法后德的民法典编纂格局第175-185页
    第二节 日本民法所有权变动模式第185-197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依据法国法解释的缘起——立法史上的考察第185-189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德国法万能时期对《日本民法典》第176条认识的改变——学说继受的影响第189-193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对日本物权行为理论的质疑——重返法国式意思主义路径的尝试第193-196页
        小结第196-197页
    第三节 出卖他人之物契约的效力第197-203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出卖他人之物契约有效第197-198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权利瑕疵担保责任的适用第198-202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权利瑕疵担保责任与错误第202-203页
    第四节 从无权利人处取得动产所有权第203-215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动产物权变动——《日本民法典》第178条第203-205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动产的即时取得——占有公信力第205-215页
    第五节 出卖他人不动产之际所有权的安排第215-227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不动产物权公示—登记第215-217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登记对抗主义的选择第217-218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意思主义与对抗要件主义间的违和问题及其讨论第218-227页
    第六节 出卖他人之物之际的不当得利第227-231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依权利外观法理受让人取得所有权场合的不当得利适用第227-228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二重让与场合的不当得利适用第228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买卖契约归于无效受让人不能取得所有权的场合的不当得利适用第228-231页
第五章 中国大陆民法中出卖他人之物法律问题第231-246页
    第一节 关于《合同法》第51条的争论第231-238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《合同法》第51条所涉合同的性质及效力第231-234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《合同法》第51条与第150条的关系第234-235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《合同法》第51条与《买卖合同司法解释》第3条的关系第235-238页
    第二节 从无权利人处取得—善意取得第238-243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《物权法》第106条的善意取得要件第238-240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善意取得适用于不动产的冲突问题第240-241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买卖合同效力不确定给善意取得的买受人带来的困扰第241-243页
    第三节 不当得利规范及其适用问题第243-246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不当得利请求权与其他请求权间的协调问题第243-245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出卖他人之物场合不当得利适用的不确定问题第245-246页
第六章 出卖他人之物法律问题涉及的继受资源第246-292页
    第一节 中国大陆民法的继受及所有权的法律结构第246-270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中国大陆民法的继受第246-257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物、债二分财产法的理论基础与立法现实第257-261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所有权的法律结构第261-270页
    第二节 中国大陆权利变动模式的选择第270-291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物权行为是可有可无的吗?第270-278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债权形式主义及其不足第278-281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物权行为抽象性的价值及逻辑必然第281-286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中国大陆学者对物权行为的驱逐合适吗?第286-291页
    小结第291-292页
第七章 出卖他人之物法律问题的体系性解决方案第292-309页
    第一节 出卖他人之物合同的效力第292-297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影响《合同法》第51条的理路第292-294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《合同法》第51条的问题及其修正第294-297页
    第二节 善意取得制度的检视及完善第297-306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不动产登记公信力与善意取得的协调第297-302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转让合同效力问题的完善方案第302-306页
    第三节 失衡的法律关系的整理——不当得利及其他请求权的协调第306-309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物权行为及其无因性对不当得利规则适用的影响第306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出卖他人之物场合的请求权适用第306-309页
结论第309-320页
主要参考书目第320-325页
致谢第325-327页
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第327页

论文共32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图形用户界面局部外观设计的法律保护
下一篇:稠油热化学驱渗流数学模型及数值模拟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