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1.前言 | 第8-14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8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进展 | 第8-13页 |
1.2.1 种子萌发和休眠研究进展 | 第8-9页 |
1.2.2 影响种子休眠的主要因素 | 第9-10页 |
1.2.3 解除种子休眠的方法研究 | 第10-11页 |
1.2.4 凝结水对荒漠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 | 第11-12页 |
1.2.5 锦鸡儿属植物种子萌发的相关研究 | 第12-13页 |
1.3 本论文研究的科学问题及意义 | 第13-14页 |
2.材料与方法 | 第14-20页 |
2.1 实验材料 | 第14页 |
2.2 试验方法 | 第14-19页 |
2.2.1 锦鸡儿属植物种子生物学特性研究 | 第14-15页 |
2.2.2 六种锦鸡儿属植物种子中内源抑制物 ABA 的研究 | 第15-18页 |
2.2.3 锦鸡儿属植物种子表皮吸水差异性研究 | 第18-19页 |
2.3 数据处理与分析 | 第19-20页 |
3.结果与分析 | 第20-46页 |
3.1 六种锦鸡儿属植物种子生物学特性研究 | 第20-24页 |
3.1.1 六种锦鸡儿属植物种子基本形态特征 | 第20-21页 |
3.1.2 六种锦鸡儿属植物种子千粒重及含水量 | 第21-22页 |
3.1.3 六种锦鸡儿属植物种子生活力 | 第22-23页 |
3.1.4 六种锦鸡儿属植物种子萌发率 | 第23-24页 |
3.2 六种锦鸡儿属植物种子中的ABA含量决定了萌发率 | 第24-31页 |
3.2.1 种子ABA含量 | 第24-26页 |
3.2.2 柄荚锦鸡儿流水冲洗过程中萌发率及ABA含量的变化 | 第26-27页 |
3.2.3 六种锦鸡儿属植物 GA3处理种子后的萌发率变化 | 第27-28页 |
3.2.4 柄荚锦鸡儿NDGA处理下的萌发率的变化 | 第28-29页 |
3.2.5 柄荚锦鸡儿氟啶酮处理下的萌发率 | 第29-30页 |
3.2.6 柠条锦鸡儿烯效唑处理后的萌发率 | 第30-31页 |
3.3 六种锦鸡儿属植物种子表皮吸水差异性研究 | 第31-46页 |
3.3.1 种皮的结构特征 | 第31-38页 |
3.3.2 六中锦鸡儿属植物种皮染色吸水横切面结构图 | 第38-44页 |
3.3.3 柠条锦鸡儿种皮吸水变化 | 第44-45页 |
3.3.4 柠条锦鸡儿种子吸收凝结水后的萌发率 | 第45-46页 |
4.讨论 | 第46-51页 |
4.1 锦鸡儿属植物种子生物学特性研究 | 第46-47页 |
4.1.1 不同生境植物种子萌发特性 | 第46页 |
4.1.2 种子颜色、千粒重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| 第46-47页 |
4.2 锦鸡儿属植物种子ABA含量 | 第47-49页 |
4.2.1 种子内源ABA对种子萌发及休眠的影响 | 第47页 |
4.2.2 ABA与GA的相互作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| 第47-48页 |
4.2.3 ABA合成剂与抑制剂对种子萌发响应的差异性 | 第48-49页 |
4.3 锦鸡儿属植物种皮透水性差异 | 第49-51页 |
4.3.1 种皮结构对种子吸水及萌发的影响 | 第49-50页 |
4.3.2 凝结水对柠条锦鸡儿种子萌发的影响 | 第50-51页 |
5.结论与展望 | 第51-5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2-60页 |
在学校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60-61页 |
致谢 | 第6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