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1-19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1-12页 |
1.2 冗余系统的技术应用 | 第12-14页 |
1.2.1 冗余系统原理 | 第12-13页 |
1.2.2 冗余系统的软件结构 | 第13-14页 |
1.3 GMR的发展与现状 | 第14-15页 |
1.3.1 GMR系统的概述 | 第14-15页 |
1.3.2 GMR系统特点 | 第15页 |
1.4 本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15-16页 |
1.5 本文的主要工作 | 第16-19页 |
第2章 系统总体设计与硬件设计 | 第19-39页 |
2.1 生产工艺及控制要求 | 第19-20页 |
2.1.1 工艺流程 | 第19-20页 |
2.1.2 生产工艺对系统要求 | 第20页 |
2.2 系统总体设计 | 第20-23页 |
2.2.1 系统设计目标 | 第20-21页 |
2.2.2 系统设计步骤 | 第21-22页 |
2.2.3 系统控制设计方案 | 第22-23页 |
2.3 GMR控制系统 | 第23-30页 |
2.3.1 输入与输出子系统 | 第24-27页 |
2.3.2 GMR系统的PLC子系统设计 | 第27-30页 |
2.3.3 GMR系统与DCS通讯设计 | 第30页 |
2.4 压机组联锁控制 | 第30-35页 |
2.4.1 压缩机组构成 | 第30-31页 |
2.4.2 压缩机组联锁控制系统硬件结构 | 第31-32页 |
2.4.3 压缩机组联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| 第32-35页 |
2.5 供电系统和接地设计 | 第35-38页 |
2.5.1 供电系统设计 | 第35-36页 |
2.5.2 接地系统设计 | 第36-38页 |
2.6 小结 | 第38-39页 |
第3章 防喘振控制系统设计 | 第39-55页 |
3.1 防喘振控制系统工艺 | 第39-43页 |
3.1.1 喘振现象分析 | 第39-40页 |
3.1.2 防喘振措施 | 第40-43页 |
3.2 防喘振自动控制方案 | 第43-50页 |
3.2.1 防喘振控制策略 | 第43-45页 |
3.2.2 防喘振控制系统功能块模型 | 第45-50页 |
3.3 防喘振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| 第50-54页 |
3.3.1 喘振线现成测定方案 | 第50-51页 |
3.3.2 喘振线数据处理及拟合 | 第51-54页 |
3.4 小结 | 第54-55页 |
第4章 透平系统设计 | 第55-69页 |
4.1 汽轮机监测系统设计 | 第55-58页 |
4.1.1 Bently3500监测系统 | 第55-56页 |
4.1.2 Bently 3500系统设计 | 第56-58页 |
4.2 调速控制系统设计 | 第58-63页 |
4.2.1 WW505E电子调速器 | 第59-62页 |
4.2.2 流程及控制方案 | 第62-63页 |
4.3 解耦控制系统 | 第63-67页 |
4.3.1 系统设计 | 第63-65页 |
4.3.2 解耦前后性能比较 | 第65-67页 |
4.4 小结 | 第67-69页 |
第5章 系统的软件设计与调试 | 第69-91页 |
5.1 软件设计流程 | 第69-70页 |
5.2 机组监控系统开发 | 第70-76页 |
5.2.1 CIMPLICITY组态软件开发 | 第70-72页 |
5.2.2 润滑油系统、气路系统、冷却水系统、气量调节系统画面设计 | 第72-74页 |
5.2.3 报警联锁系统画面 | 第74页 |
5.2.4 防喘振控制画面 | 第74-75页 |
5.2.5 报警历时监控画面 | 第75-76页 |
5.3 系统控制程序设计 | 第76-82页 |
5.3.1 联锁保护系统程序 | 第76-79页 |
5.3.2 防喘振控制程序 | 第79-82页 |
5.4 自适应模糊PID | 第82-88页 |
5.4.1 控制系统结构 | 第82-83页 |
5.4.2 模糊控制器设计 | 第83-86页 |
5.4.3 MATLAB仿真 | 第86-87页 |
5.4.4 模糊控制器实现 | 第87-88页 |
5.5 系统调试 | 第88-90页 |
5.5.1 硬件调试 | 第88-89页 |
5.5.2 软件调试 | 第89页 |
5.5.3 联机调试 | 第89-90页 |
5.6 小结 | 第90-91页 |
第6章 结论 | 第91-9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3-97页 |
致谢 | 第97-99页 |
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| 第9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