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6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0页 |
引言 | 第13-16页 |
第一章 研究背景介绍 | 第16-37页 |
1.1 金属表面等离激元 | 第16-31页 |
1.1.1 金属表面等离激元的概念 | 第16-25页 |
1.1.2 金属表面等离激元的应用 | 第25-30页 |
1.1.3 金属等离激元Fano共振 | 第30-31页 |
1.2 金属纳米阵列等离激元特性 | 第31-33页 |
1.3 金属等离激元材料的制备 | 第33-37页 |
1.3.1 制备方法概述 | 第33-34页 |
1.3.2 氧化铝模板法制备纳米阵列 | 第34-37页 |
第二章 Au纳米阵列—纳米颗粒薄膜体系Fano共振所致透射与发光增强 | 第37-52页 |
2.1 引言 | 第37-38页 |
2.2 Au纳米阵列—薄膜复合结构Fano现象的理论模拟 | 第38-43页 |
2.2.1 DDA计算Au纳米阵列与Au纳米阵列—薄膜复合结构的光谱响应 | 第38-39页 |
2.2.2 FDTD计算Au纳米薄膜与Au纳米阵列—薄膜复合结构的透射光谱 | 第39-42页 |
2.2.3 FDTD模拟Au纳米阵列与Au纳米阵列—薄膜复合结构的电场分布 | 第42-43页 |
2.3 实验样品制备与形貌表征 | 第43-44页 |
2.4 Au纳米阵列—薄膜复合结构光学增透效应 | 第44-49页 |
2.4.1 半连续颗粒薄膜与非连续颗粒薄膜Fano共振增透效应比较 | 第44-47页 |
2.4.2 调控Au纳米薄膜等离共振模式形成Fano共振透射增强 | 第47-49页 |
2.5 Au纳米阵列—薄膜复合结构雪崩发光增强 | 第49-51页 |
2.6 本章小结 | 第51-52页 |
第三章 Ag纳米阵列表面等离激元的亚波长成像与共振能量传递 | 第52-70页 |
3.1 引言 | 第52-53页 |
3.2 Ag纳米阵列等离激元半波共振和次波成像 | 第53-61页 |
3.2.1 Ag阵列长度变化对于等离激元半波共振和亚波长成像的影响 | 第53-54页 |
3.2.2 外场激发偏振变化对于等离激元半波共振和亚波长成像的影响 | 第54-55页 |
3.2.3 Ag纳米阵列的高阶等离半波共振和亚波长成像 | 第55-58页 |
3.2.4 亚波长成像输出平面位置对于成像质量的影响 | 第58页 |
3.2.5 等离激元共振能量传递的效率 | 第58-60页 |
3.2.6 等离共振能量传递的光谱响应 | 第60-61页 |
3.3 Ag纳米阵列辅助量子能量传递 | 第61-68页 |
3.3.1 Ag纳米阵列的制备 | 第61页 |
3.3.2 光致发光测试光路 | 第61-62页 |
3.3.3 Ag纳米阵列的形貌与吸收光谱特性 | 第62-64页 |
3.3.4 Ag纳米阵列辅助量子点辐射能量转移 | 第64-66页 |
3.3.5 等离激元辅助量子点辐射能量转移的动力学分析 | 第66-68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68-70页 |
第四章 Ag纳米阵列表面等离激元场增强Nd离子发光研究 | 第70-82页 |
4.1 引言 | 第70页 |
4.2 样品制备 | 第70-76页 |
4.2.1 Nd掺杂的AAO模板的制备 | 第70-71页 |
4.2.2 Nd掺杂AAO模板的SEM与XRD表征 | 第71-73页 |
4.2.3 Nd掺杂AAO模板的光致发光特性 | 第73-74页 |
4.2.4 Nd掺杂的AAO模板中原位生长Ag纳米阵列 | 第74-75页 |
4.2.5 Ag/Nd:AAO复合纳米结构的形貌表征 | 第75-76页 |
4.3 Ag/Nd:AAO样品的光致发光特性研究 | 第76-81页 |
4.3.1 基本测试光路与光致发光光谱特性 | 第76-77页 |
4.3.2 Ag/Nd:AAO样品的次线性和超线性光致发光 | 第77-79页 |
4.3.3 Ag/Nd:AAO样品的光致发光偏振性分析 | 第79-81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81-82页 |
第五章 内容总结 | 第82-8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4-105页 |
博士期间发表文章 | 第105-108页 |
致谢 | 第108-10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