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法律论文--法学各部门论文--民法论文

论传播技术发展视野下的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

内容提要第4-5页
论文摘要第5-8页
Abstract第8-10页
前言第14-18页
第一章 传播技术发展中的著作权及其合理使用制度的演进第18-44页
    第一节 印刷时代的著作权与合理使用制度的创设第18-26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奠定了著作权产生的基础条件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印刷特许权的发展与著作权产生的动力源泉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《安妮法》的颁布与著作权及其合理使用制度的创设第22-26页
    第二节 电子时代的著作权及其合理使用制度所面临的挑战第26-36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电子时代的著作权变革第27-31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电子时代的模拟技术对合理使用制度的挑战第31-36页
    第三节 互联网时代的信息网络传播权及其对著作权根基的动摇第36-44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数字技术的出现与数字网络著作权时代的来临第36-38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互联网中的信息网络传播权及其对著作权根基的动摇第38-44页
第二章 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的正当性论证第44-78页
    第一节 合理使用制度的法哲学思考第44-60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合理使用制度的劳动理论解析第44-50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合理使用制度的人格理论解析第50-55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合理使用制度的利益平衡理论解析第55-60页
    第二节 合理使用制度的经济学分析第60-70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合理使用制度的交易成本分析第61-66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合理使用制度的激励理论分析第66-70页
    第三节 合理使用制度的宪法学考察第70-78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言论自由——合理使用的宪法性权利基础第70-73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公共利益——价值判断之后的优先选择第73-78页
第三章 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的“合理性”判断标准第78-108页
    第一节 “合理性”判断标准的前提性界定第78-91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合理、正当抑或公正:合理使用的术语选择第78-80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合理使用的科学定义第80-83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合理使用概念的外延第83-88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合理使用的性质之争第88-91页
    第二节 “合理性”判断标准的立法模式第91-96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“封闭式”立法模式第91-93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“开放式”立法模式第93-95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国际公约中的“三步检验法”第95-96页
    第三节 “合理性”判断标准的基本要素第96-108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使用作品的目的和性质第97-100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被使用作品的性质第100-102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使用作品的程度第102-104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对被使用作品的价值影响第104-108页
第四章 数字网络技术对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的冲击与应对第108-142页
    第一节 数字网络技术对合理使用制度的冲击第108-124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数字化作品的产生第108-110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著作权的扩张第110-114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临时复制第114-117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私人复制的困境第117-121页
        五、“合理性”判断标准的困惑第121-124页
    第二节 数字网络技术下的合理使用制度的应对第124-142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理论基础——利益平衡理论的坚持第125-128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立法模式——“封闭式”与“开放式”的靠拢第128-129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基本要素——“消费性使用”与“新兴市场”的融入第129-133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制度设计——技术措施与法律规制的结合第133-137页
        五、数字网络技术下的我国合理使用制度的检讨与特殊应对第137-142页
结语第142-144页
参考文献第144-159页
作者简介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第159-160页
后记第160页

论文共16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城中村改造中的利益群体冲突--以温州城中村改造为例
下一篇: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区域经济合作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