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2-14页 |
1.1 课题目的和意义 | 第12-13页 |
1.2 国内研究状况 | 第13页 |
1.3 论文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| 第13页 |
1.4 本文的主要贡献 | 第13-14页 |
第2章 抢险重建工程的组织管理流程 | 第14-18页 |
2.1 一般工程项目的组织管理流程 | 第14-15页 |
2.1.1 项目的启动 | 第14页 |
2.1.2 项目的计划 | 第14页 |
2.1.3 项目的实施及控制 | 第14-15页 |
2.1.4 项目的收尾 | 第15页 |
2.1.5 项目的维护期 | 第15页 |
2.2 抢险重建工程项目的组织管理流程 | 第15-16页 |
2.2.1 抢险重建项目的启动 | 第15页 |
2.2.2 抢险重建项目的计划 | 第15页 |
2.2.3 抢险重建项目的实施及控制 | 第15-16页 |
2.2.4 抢险重建项目的收尾 | 第16页 |
2.2.5 抢险重建项目的维护期 | 第16页 |
2.3 石亭江大桥抢险重建的组织管理流程 | 第16-18页 |
2.3.1 石亭江大桥抢险重建项目的启动 | 第16-17页 |
2.3.2 石亭江大桥抢险重建项目的计划 | 第17页 |
2.3.3 石亭江大桥抢险重建项目的实施及控制 | 第17页 |
2.3.4 石亭江大桥抢险重建项目的收尾 | 第17页 |
2.3.5 石亭江大桥抢险重建项目的维护期 | 第17-18页 |
第3章 石亭江大桥抢险重建的组织管理 | 第18-55页 |
3.1 工程基本情况概述 | 第18-23页 |
3.1.1 工程概况 | 第18页 |
3.1.2 设计技术标准 | 第18-19页 |
3.1.3 地质、水文情况 | 第19页 |
3.1.4 工程难点及特点 | 第19页 |
3.1.5 主要工程数量 | 第19-23页 |
3.2 施工部署 | 第23-30页 |
3.2.1 施工目标 | 第23-24页 |
3.2.2 施工组织机构 | 第24页 |
3.2.3 工期安排 | 第24-25页 |
3.2.4 机械设备、人员及材料调配 | 第25-29页 |
3.2.5 施工总平面布置及临时设施 | 第29-30页 |
3.3 主要施工方案 | 第30-32页 |
3.4 工期保证措施 | 第32-33页 |
3.4.1 组织保证措施 | 第32页 |
3.4.2 资源保证措施 | 第32页 |
3.4.3 管理保证措施 | 第32-33页 |
3.4.4 技术保证措施 | 第33页 |
3.5 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 | 第33-35页 |
3.5.1 质量方针 | 第33页 |
3.5.3 工程质量保证体系 | 第33-34页 |
3.5.4 主要工程项目质量保证措施 | 第34-35页 |
3.6 安全保证措施 | 第35-45页 |
3.6.1 安全组织机构及目标 | 第35-36页 |
3.6.2 紧邻既有线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| 第36-37页 |
3.6.3 桥梁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| 第37-39页 |
3.6.4 桥梁架设安全保证措施 | 第39-45页 |
3.7 环境保护体系及措施 | 第45-47页 |
3.7.1 环境保护体系 | 第45-46页 |
3.7.2 环境保护措施 | 第46-47页 |
3.8 防洪应急预案 | 第47-49页 |
3.8.1 救援职责 | 第47-48页 |
3.8.2 现场处置对策 | 第48页 |
3.8.3 应急准备及措施 | 第48-49页 |
3.8.4 应急救援物资材料准备 | 第49页 |
3.8.5 应急救援联系电话 | 第49页 |
3.9 宝成铁路石亭江大桥抢险重建的成功因素分析 | 第49-51页 |
3.9.1 成立精干高效的组织机构,分解目标明确责任 | 第50页 |
3.9.2 加强各关键环节控制,全面推进施工进度 | 第50-51页 |
3.9.3 强化质量安全控制,坚决杜绝窝工返工 | 第51页 |
3.9.4 坚持及时性和充足性原则,推行资源全局调配 | 第51页 |
3.10 铁路桥梁水毁成因及预防措施 | 第51-55页 |
3.10.1 铁路桥梁水毁的主要成因 | 第52-53页 |
3.10.2 防止铁路桥梁水毁措施 | 第53-55页 |
结论 | 第55-57页 |
致谢 | 第57-5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8-5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