遮热式路面性能评价和施工工艺研究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8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0-12页 |
1.2 研究目的 | 第12-13页 |
1.3 研究意义 | 第13页 |
1.4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3-16页 |
1.4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3-15页 |
1.4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5-16页 |
1.5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 | 第16-18页 |
1.5.1 研究内容 | 第16页 |
1.5.2 研究方案 | 第16-18页 |
第二章 沥青路面的光热环境 | 第18-24页 |
2.1 沥青路面的光热环境 | 第18-20页 |
2.1.1 太阳辐射 | 第18-19页 |
2.1.2 大气逆辐射 | 第19页 |
2.1.3 路面反射 | 第19页 |
2.1.4 路面的对流换热 | 第19-20页 |
2.2 沥青路面的热平衡状态 | 第20页 |
2.3 影响沥青路面温度的外界因素 | 第20-21页 |
2.4 降低沥青路面温度的方法 | 第21-22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22-24页 |
第三章 遮热路面工作原理和太阳热反射涂料制备 | 第24-34页 |
3.1 遮热路面的工作原理 | 第24-25页 |
3.2 太阳热反射涂料的材料组成和技术要求 | 第25-30页 |
3.2.1 成膜物质 | 第25-27页 |
3.2.2 颜料 | 第27-29页 |
3.2.3 辅助成膜物质 | 第29-30页 |
3.3 太阳热反射涂料配合比设计和制备 | 第30-32页 |
3.3.1 配合比设计依据 | 第30页 |
3.3.2 二氧化钛体积浓度确定 | 第30-31页 |
3.3.3 碳黑用量确定 | 第31-32页 |
3.3.4 太阳热反射涂料的制备 | 第32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32-34页 |
第四章 遮热路面太阳热反射涂料性能和降温效果评价 | 第34-46页 |
4.1 太阳热反射涂料性能评价 | 第34-37页 |
4.1.1 干燥时间 | 第34-35页 |
4.1.2 附着力 | 第35-36页 |
4.1.3 耐水性 | 第36-37页 |
4.1.4 耐碱性 | 第37页 |
4.2 太阳热反射涂层降温效果评价 | 第37-45页 |
4.2.1 试验仪器 | 第37-38页 |
4.2.2 试验内容 | 第38-45页 |
4.3 本章小结 | 第45-46页 |
第五章 遮热路面抗滑性能评价 | 第46-60页 |
5.1 路面抗滑性能对交通安全的重要性 | 第46页 |
5.2 路面抗滑性能测试方法 | 第46-49页 |
5.2.1 摆式摩擦系数仪 | 第47-49页 |
5.2.2 铺砂法 | 第49页 |
5.3 遮热路面抗滑性能评价 | 第49-53页 |
5.3.1 评价指标 | 第49-50页 |
5.3.2 遮热路面抗滑指标测量 | 第50页 |
5.3.3 遮热路面抗滑性能改善 | 第50-53页 |
5.4 试验路段 | 第53-58页 |
5.4.1 抗滑指标测定 | 第54页 |
5.4.2 降温效果评价 | 第54-56页 |
5.4.3 遮热路面抗滑性能持续性研究 | 第56-58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58-60页 |
第六章 遮热路面施工工艺 | 第60-72页 |
6.1 小型试验路段铺筑 | 第60-61页 |
6.1.1 路段选择 | 第60页 |
6.1.2 材料和工具 | 第60-61页 |
6.1.3 铺设流程 | 第61页 |
6.2 太阳热反射涂层适用场合 | 第61-62页 |
6.3 遮热路面施工总则 | 第62页 |
6.4 遮热路面施工的基本要求 | 第62-64页 |
6.4.1 太阳热反射涂层对天气的要求 | 第62-63页 |
6.4.2 太阳热反射涂料自身要求 | 第63页 |
6.4.3 太阳热反射涂层对路面的要求 | 第63页 |
6.4.4 太阳热反射涂层对施工人员的要求 | 第63-64页 |
6.4.5 太阳热反射涂层对交通的要求 | 第64页 |
6.5 遮热路面施工工艺 | 第64-67页 |
6.5.1 施工工艺流程 | 第64页 |
6.5.2 施工设备 | 第64-65页 |
6.5.3 施工前准备工作 | 第65页 |
6.5.4 太阳热反射涂料的制备 | 第65-66页 |
6.5.5 施工步骤 | 第66-67页 |
6.5.6 施工中注意事项 | 第67页 |
6.6 遮热路面效益评价 | 第67-69页 |
6.6.1 遮热路面经济效益评价 | 第67-68页 |
6.6.2 遮热路面社会效益分析 | 第68-69页 |
6.6 本章小结 | 第69-72页 |
结论与展望 | 第72-74页 |
主要结论 | 第72页 |
进一步研究方向 | 第72-7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4-76页 |
致谢 | 第7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