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我国私募基金法律制度的立法完善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1 引言 | 第9-12页 |
1.1 选题背景与意义 | 第9-10页 |
1.2 文献综述 | 第10-11页 |
1.3 研究方法 | 第11页 |
1.4 创新与需要继续研究 | 第11-12页 |
2 私募基金之法律界定 | 第12-23页 |
2.1 私募基金之涵义 | 第12-19页 |
2.1.1 私募基金的定义 | 第12-13页 |
2.1.2 私募基金的法律特征 | 第13-14页 |
2.1.3 私募基金的分类 | 第14-17页 |
2.1.4 私募基金的组织形式 | 第17-19页 |
2.2 私募基金之法律性质 | 第19-23页 |
2.2.1 私募基金与公募基金的区别 | 第19-20页 |
2.2.2 私募基金与委托理财的区别 | 第20-21页 |
2.2.3 私募基金与非法集资的区别 | 第21-22页 |
2.2.4 私募基金的法律性质分析 | 第22-23页 |
3 我国私募基金发展历史之沿革 | 第23-27页 |
3.1 我国私募基金目前的发展状况 | 第23-24页 |
3.1.1 我国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发展状况 | 第23页 |
3.1.2 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发展状况 | 第23-24页 |
3.2 我国私募基金目前主要的表现形式 | 第24-25页 |
3.3 我国私募基金兴起发展的原因 | 第25-26页 |
3.3.1 我国私募基金兴起发展的客观背景 | 第25页 |
3.3.2 我国私募基金发展的意义及作用 | 第25-26页 |
3.4 我国私募基金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| 第26-27页 |
3.4.1 立法缺位 | 第26-27页 |
3.4.2 法律地位不明确 | 第27页 |
3.4.3 监管机制缺位 | 第27页 |
4 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关于私募基金的相关规定及不足 | 第27-31页 |
4.1 《公司法》与私募基金 | 第27-28页 |
4.2 《信托法》与私募基金 | 第28页 |
4.3 《合伙企业法》与私募基金 | 第28-29页 |
4.4 《证券法》与私募基金 | 第29页 |
4.5 《证券投资基金法》与私募基金 | 第29-30页 |
4.6 私募基金相关规定存在的不足 | 第30-31页 |
5 完善我国私募基金法律制度的基本构想 | 第31-34页 |
5.1 将私募基金纳入我国现有的法律框架内 | 第31-32页 |
5.2 确定私募基金的认定标准和监管思路 | 第32页 |
5.3 规范完善私募基金的市场准入法律制度 | 第32-33页 |
5.4 规范完善私募基金的风险防范制度 | 第33-34页 |
6 完善我国私募基金法律制度的具体措施 | 第34-41页 |
6.1 完善私募基金市场主体法律制度 | 第34-36页 |
6.1.1 基金合格投资者的资格条件界定 | 第34-35页 |
6.1.2 基金发起人和管理人的资格条件界定 | 第35-36页 |
6.2 完善私募基金运行法律制度 | 第36-41页 |
6.2.1 基金设立的备案制度 | 第36页 |
6.2.2 基金转售限制制度 | 第36-37页 |
6.2.3 基金托管法律制度 | 第37-38页 |
6.2.4 基金的信息披露制度 | 第38-39页 |
6.2.5 健全国内信用制度 | 第39-41页 |
结论 | 第41-42页 |
后记 | 第42-4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3-46页 |
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| 第46-47页 |
详细摘要 | 第47-5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