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引言 | 第9-10页 |
第1章 邓小平农民利益保障思想的形成 | 第10-20页 |
1.1 邓小平农民利益保障思想的形成基础 | 第10-15页 |
1.1.1 时代背景 | 第10-12页 |
1.1.2 理论渊源 | 第12-15页 |
1.2 邓小平农民利益保障思想的形成过程 | 第15-20页 |
1.2.1 萌芽阶段 | 第15-16页 |
1.2.2 形成阶段 | 第16-17页 |
1.2.3 发展阶段 | 第17-20页 |
第2章 邓小平农民利益保障思想的主要内容 | 第20-31页 |
2.1 邓小平农民经济利益保障思想 | 第20-24页 |
2.1.1 鼓励农民利用多种方式发展农业 | 第20-21页 |
2.1.2 为农民就业提供新途径 | 第21-22页 |
2.1.3 通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| 第22-24页 |
2.2 邓小平农民政治利益保障思想 | 第24-27页 |
2.2.1 逐步扩大农民参政的民主权利 | 第24-25页 |
2.2.2 通过廉洁政府减少同农民群众的距离 | 第25-27页 |
2.3 邓小平农民文化社会利益保障思想 | 第27-31页 |
2.3.1 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动力作用 | 第27-28页 |
2.3.2 加强农民的思想道德建设 | 第28-29页 |
2.3.3 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 | 第29-31页 |
第3章 邓小平农民利益保障思想的意义 | 第31-39页 |
3.1 邓小平农民利益保障思想的理论意义 | 第31-35页 |
3.1.1 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农民利益思想 | 第31-32页 |
3.1.2 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的农民利益保障思想 | 第32-33页 |
3.1.3 为新时期农民利益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理论指导 | 第33-35页 |
3.2 邓小平农民利益保障思想的实践意义 | 第35-39页 |
3.2.1 为新时期我国解决“三农”问题积累了经验 | 第35-36页 |
3.2.2 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启迪作用 | 第36-37页 |
3.2.3 对于巩固改革开放以来重要成果具有积极意义 | 第37-39页 |
结语 | 第39-4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0-42页 |
致谢 | 第4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