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1 引言 | 第9-12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9页 |
1.2 文献综述 | 第9-10页 |
1.3 主要内容与结构 | 第10-12页 |
2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内容及度量 | 第12-17页 |
2.1 操作风险的定义 | 第12-13页 |
2.2 操作风险的计量方法 | 第13-17页 |
2.2.1 基本指标法 | 第13-14页 |
2.2.2 标准法及替代标准法 | 第14-15页 |
2.2.3 高级计量法 | 第15-17页 |
3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具体形式及实证分析 | 第17-22页 |
3.1 执行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 | 第17-18页 |
3.2 制度和流程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 | 第18-19页 |
3.3 系统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 | 第19页 |
3.4 道德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 | 第19-20页 |
3.5 客户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 | 第20-21页 |
3.6 不可抗力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 | 第21-22页 |
4 国外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实践 | 第22-25页 |
4.1 美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实践 | 第22-23页 |
4.2 德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实践 | 第23-25页 |
5 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| 第25-34页 |
5.1 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发展 | 第25-28页 |
5.1.1 监管制度层面 | 第25-26页 |
5.1.2 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架构 | 第26-28页 |
5.2 我国银行业操作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| 第28-34页 |
5.2.1 操作风险管理理念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| 第28-29页 |
5.2.2 操作风险管理存在空白点 | 第29-30页 |
5.2.3 尚未建立起健全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 | 第30-31页 |
5.2.4 操作风险集中于基层行 | 第31页 |
5.2.5 操作风险管理手段缺乏 | 第31-32页 |
5.2.6 缺乏数据积累,尚未实现操作风险定量计量 | 第32-33页 |
5.2.7 人才缺乏,管理水平受到约束 | 第33-34页 |
6 提高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水平的思路 | 第34-42页 |
6.1 强化操作风险管理文化,提高风险防控意识 | 第34-35页 |
6.2 实行操作风险预评估机制并加强重点业务管理 | 第35页 |
6.3 建立行之有效的操作风险管理构架 | 第35-36页 |
6.4 构建集中运营和远程授权体系,实现风险集中管理 | 第36-37页 |
6.5 多措并举,控制基层行操作风险 | 第37-38页 |
6.6 引进电子化管理和外部审计方式,丰富风险管理手段 | 第38-40页 |
6.7 选择适合的操作风险计量方法 | 第40-41页 |
6.8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,为操作风险管理提供支持和保障 | 第41-42页 |
7 研究结论 | 第42-43页 |
致谢 | 第43-4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4-47页 |
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47-48页 |
详细摘要 | 第48-5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