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1 引言 | 第10-20页 |
1.1 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1页 |
1.2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| 第11-16页 |
1.2.1 国外农村民间金融发展研究文献综述 | 第11-13页 |
1.2.2 国内农村民间金融发展研究文献综述 | 第13-16页 |
1.2.3 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评价 | 第16页 |
1.3 主要研究内容和思路、研究方法,难点与创新 | 第16-20页 |
1.3.1 研究内容和思路 | 第16-19页 |
1.3.2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| 第19页 |
1.3.3 本文创新点和不足 | 第19-20页 |
2 农村民间金融相关理论基础及发展背景 | 第20-26页 |
2.1 农村民间金融的概念及形式 | 第20页 |
2.2 农村民间金融的理论基础 | 第20-21页 |
2.2.1 金融抑制论 | 第21页 |
2.2.2 金融深化论 | 第21页 |
2.3 农村民间金融的发展历程 | 第21-24页 |
2.3.1 建国后至改革开放期间我国农村民间金融状况 | 第21-22页 |
2.3.2 改革开放后的农村民间金融发展历程 | 第22-24页 |
2.4 农村民间金融发展的现实意义 | 第24-26页 |
3 河北农村民间金融发展的背景分析 | 第26-37页 |
3.1 河北农村经济环境分析 | 第26-27页 |
3.1.1 农村自然经济发展加快 | 第26页 |
3.1.2 农村固定投资额稳步上升 | 第26-27页 |
3.2 河北农村融资环境分析 | 第27-34页 |
3.2.1 农村金融融资需求特征 | 第27-31页 |
3.2.2 农村正规金融供给情况 | 第31-33页 |
3.2.3 民间金融规模日益扩大 | 第33-34页 |
3.3 河北农村民间金融快速发展的原因 | 第34-37页 |
3.3.1 正规金融供给不足 | 第35页 |
3.3.2 信息成本优势明显 | 第35页 |
3.3.3 信用担保优势 | 第35-36页 |
3.3.4 信贷期限灵活 | 第36-37页 |
4 河北农村民间金融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分析 | 第37-44页 |
4.1 河北农村民间金融的发展现状 | 第37-40页 |
4.1.1 河北农村民间金融的组织形式 | 第37-39页 |
4.1.2 河北农村民间金融的特点 | 第39-40页 |
4.2 河北农村民间金融发展的制约因素 | 第40-44页 |
4.2.1 民间借贷市场欠规范 | 第40页 |
4.2.2 民间金融抗风险能力弱 | 第40-41页 |
4.2.3 民间金融受意识形态排斥 | 第41页 |
4.2.4 农村中小企业发展缓慢制约其发展 | 第41-43页 |
4.2.5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困境 | 第43-44页 |
5 河北农村民间金融规范性发展的建议 | 第44-50页 |
5.1 发展民间金融的路径选择 | 第44-46页 |
5.1.1 推进民间金融合法化和规范化 | 第44页 |
5.1.2 引导民间金融组织化发展 | 第44-45页 |
5.1.3 扩展民间金融组织融资渠道 | 第45-46页 |
5.2 发展民间金融的制度保障 | 第46-50页 |
5.2.1 市场准入和市场退出机制 | 第46页 |
5.2.2 完善民间金融服务体系 | 第46-47页 |
5.2.3 改善河北农村信用环境 | 第47-48页 |
5.2.4 建立科学的监测体系 | 第48-49页 |
5.2.5 建立风险防范体系 | 第49-50页 |
结论 | 第50-5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1-54页 |
致谢 | 第54-55页 |
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清单 | 第5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