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环境科学、安全科学论文--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--一般性问题论文--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

微生物胞外电子传递的调控和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

摘要第5-7页
ABSTRACT第7-8页
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-35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第11页
    1.2 MFC相关的微生物胞外电子传递第11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MFC中电子传递途径和机制第11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MFC中电子传递的限制因素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MFC中电子传递的调控手段第15-17页
    1.3 微生物胞内电子传递及调控手段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微生物电子传递的意义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微生物胞内电子传递的主要途径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微生物胞内电子传递调控手段第18-19页
    1.4 电子传递在MFC中的拓展应用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MFC等电化学体系的拓展应用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MFC与其它生物技术的耦合应用第20-21页
    1.5 本文的研究内容、目的和意义第21-23页
    参考文献第23-35页
第二章 解偶联效应对产电微生物电子传递的调控第35-57页
    2.1 概述第35-36页
    2.2 材料和方法第36-3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解偶联剂和微生物种类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MFC的构建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WO_3-24孔板电致变色装置的构建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解偶联效应下微生物与电子传递相关的生理特性表征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5 解偶联效应下微生物电子传递模型的建立第38-39页
    2.3 结果和讨论第39-5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解偶联效应对MFC中微生物电子传递的调控第39-4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解偶联效应对WO3-24孔板中微生物电子传递的调控第44-4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微生物在解偶联效应下的生理特性分析第47-4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解偶联效应对微生物电子传递调控的解析第49-50页
    2.4 小结第50-52页
    参考文献第52-57页
第三章 电子受体对FC产电模式菌株Shewanella oneidensis MR-1电子传递途径的调控第57-77页
    3.1 概述第57-58页
    3.2 材料和方法第58-6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电子受体种类及其类型的确定第58-5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呼吸抑制下电子受体的还原第5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野生菌和突变株对电子受体的还原第5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电子受体共存时Fe(Ⅲ)的还原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电子受体改变时胞内电子媒介分泌的表征第60页
    3.3 结果和讨论第60-7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电子受体类型及其对MR-1获取能量方式的影响第60-6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电子受体对MR-1胞内电子传递途径的调控第64-6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共存电子受体对铁还原的影响第68-7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电子受体对胞内电子媒介分泌的调控第71-72页
    3.4 小结第72-73页
    参考文献第73-77页
第四章 微生物电子传递在MFC-活性污泥耦合废水处理系统中的应用第77-91页
    4.1 概述第77-78页
    4.2 材料和方法第78-8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MFC组件的构建第78-7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MFC-活性污泥耦合生物电化学体系的启动和运行第7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耦合系统的电能回收和废水处理性能的表征第79-8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微生物形貌和电化学活性的表征第80-81页
    4.3 结果和讨论第81-8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体系在电能回收和废水处理方面的表现第81-8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生物阴极的形貌和电化学活性分析第83-8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MFC-MBR的重要性分析第84-86页
    4.4 小结第86-87页
    参考文献第87-91页
第五章 进水模式对MFC-活性污泥体系电子传递的调控和系统性能的影响第91-105页
    5.1 概述第91-92页
    5.2 材料和方法第92-95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耦合系统的构建第92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进水模式的设计第92-93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体系中参数/组件对进水模式改变的响应表征第93-95页
    5.3 结果和讨论第95-10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底物浓度对电子传递的调控和废水处理性能的影响第95-98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HRT对电子传递的调控和废水处理性能的影响第98-10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体系电能回收和废水处理性能关键影响因素的分析第101-102页
    5.4 小结第102-103页
    参考文献第103-105页
结论第105-107页
致谢第107-109页
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它研究成果第109页

论文共10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碳氢化合物在多级孔沸石分子筛中的吸附与扩散性能研究
下一篇:不同成因锆石的微量元素特征研究--以缅甸硬玉岩、山西金红石矿等中锆石为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