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2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绪论 | 第8-30页 |
第一节 西方学者对“犹太人文主义运动”的构建 | 第9-17页 |
第二节 西方学者对“人文主义”概念的争论 | 第17-25页 |
第三节 再研究的空间 | 第25-30页 |
第一章 犹太人文主义的舞台:犹太社区 | 第30-52页 |
第一节 犹太移民潮和新社区的建立 | 第31-40页 |
第二节 犹太银行贵族的崛起 | 第40-48页 |
第三节 拉比权威的下降及其文化影响 | 第48-52页 |
第二章 人文主义运动中的犹太学者 | 第52-70页 |
第一节 犹太学者与人文主义的文献基础 | 第52-56页 |
第二节 献身于基督教希伯来学研究 | 第56-60页 |
第三节 对佛罗伦萨柏拉图哲学研究的影响 | 第60-66页 |
第四节 传播人文主义精神 | 第66-70页 |
第三章 犹太思想中的人文主义思潮 | 第70-86页 |
第一节 重回希伯来圣经 | 第72-75页 |
第二节 重新评价人文学科 | 第75-78页 |
第三节 探寻古典理性、异教文化与犹太教真理之间的和谐 | 第78-82页 |
第四节 重建拉比的权威:培养犹太绅士学者和积极参与公共生活 | 第82-86页 |
第四章 犹太学术的人文主义重构 | 第86-103页 |
第一节 对古典文化和世界的追求 | 第86-91页 |
第二节 犹太历史编撰学的复兴 | 第91-98页 |
第三节 喀巴拉的新柏拉图主义化 | 第98-103页 |
第五章 犹太人文主义运动的命运 | 第103-115页 |
第一节 隔都——犹太新生活开始的标志 | 第103-107页 |
第二节 开放的隔都——犹太人与外部世界的交流 | 第107-111页 |
第三节 犹太人文主义运动的命运 | 第111-115页 |
结语 | 第115-118页 |
附录 | 第118-139页 |
一、主要犹太人文主义者年表 | 第118-132页 |
二、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杰出犹太翻译家译作、影响情况统计表 | 第132-134页 |
三、约翰南·阿莱曼诺的学习计划 | 第134-138页 |
四、彩图 | 第138-13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39-147页 |
后记 | 第147-14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