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8-13页 |
1.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| 第8-9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9-11页 |
1.2.1 掘进机的研究现状 | 第9-10页 |
1.2.2 Top-Down 设计研究现状 | 第10页 |
1.2.3 模块化设计研究现状 | 第10-11页 |
1.3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| 第11-13页 |
第2章 掘进机模块化+Top-Down 设计方法 | 第13-29页 |
2.1 引言 | 第13页 |
2.2 模块化概念及分类 | 第13-14页 |
2.3 模块划分方法介绍 | 第14-23页 |
2.3.1 基于模糊树图的模块划分方法 | 第14-17页 |
2.3.2 基于模拟退火算法的模块划分方法 | 第17-20页 |
2.3.3 模块划分的 AHP 法简介 | 第20-23页 |
2.4 模块划分方法对比分析与选择 | 第23页 |
2.5 Top-Down 设计分析 | 第23-27页 |
2.5.1 Top-Down 总体与模块协同设计 | 第23-24页 |
2.5.2 Top-Down 设计中模块与接口的关系 | 第24-25页 |
2.5.3 Top-Down 设计中骨架种类及作用 | 第25-27页 |
2.6 掘进机模块化与 Top-Down 关系 | 第27-28页 |
2.7 本章小结 | 第28-29页 |
第3章 掘进机总体规划及模块划分 | 第29-40页 |
3.1 引言 | 第29页 |
3.2 掘进机产品型谱规划 | 第29-31页 |
3.3 掘进机模块化设计过程分析 | 第31-39页 |
3.3.1 市场调研及需求分析 | 第32-33页 |
3.3.2 掘进机结构分析 | 第33页 |
3.3.3 掘进机总体参数布局 | 第33-35页 |
3.3.4 掘进机模块划分 | 第35-39页 |
3.3.5 掘进机模块建立与组合 | 第39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39-40页 |
第4章 掘进机模块化设计的实现 | 第40-58页 |
4.1 引言 | 第40页 |
4.2 截割部初始参数的定义 | 第40-41页 |
4.3 截割部 Top-Down 参数化建模 | 第41-46页 |
4.3.1 截割部位置骨架建立 | 第41-42页 |
4.3.2 截割部参数骨架建立 | 第42-43页 |
4.3.3 截割部接口骨架建立 | 第43-44页 |
4.3.4 截割部设计骨架建立 | 第44-45页 |
4.3.5 截割部实体结构建立 | 第45-46页 |
4.4 掘进机功能模块装配与变形 | 第46-49页 |
4.4.1 掘进机模块装配 | 第46-47页 |
4.4.2 掘进机模块变形 | 第47-49页 |
4.4.3 模块模板推广应用 | 第49页 |
4.5 掘进机模型运动分析 | 第49-53页 |
4.6 掘进机模块化设计优势分析 | 第53-57页 |
4.6.1 实现模块协同设计 | 第53-54页 |
4.6.2 提高设计效率 | 第54-55页 |
4.6.3 提升模块模型质量 | 第55-57页 |
4.7 本章小结 | 第57-58页 |
结论 | 第58-6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0-63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| 第63-65页 |
致谢 | 第65-66页 |
个人简历 | 第6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