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《壹周立波秀》看社会话语的媒介再生产
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引言 | 第8-14页 |
第一章 社会话语与媒介生产逻辑 | 第14-22页 |
第一节 社会话语媒介再生产的动因 | 第15-16页 |
第二节 社会话语与社会意识 | 第16-20页 |
一、 意识形态的成规 | 第16-18页 |
二、 “符号名流”:作为话语与意识的媒介生产者 | 第18-20页 |
第三节 社会话语生产的传播媒介的转变 | 第20-22页 |
第二章 社会话语再生产的媒介叙事框架 | 第22-31页 |
第一节 媒介话语叙事的议题特征 | 第22-26页 |
第二节 宏大叙事与微观叙事 | 第26-27页 |
第三节 媒介话语叙事的开放式结构 | 第27-29页 |
第四节 媒介话语叙事的社会性特征及话语张力 | 第29-31页 |
第三章 社会话语的媒介再生产方式 | 第31-46页 |
第一节 话语戏仿 | 第31-37页 |
一、 话语戏仿的形式与特征 | 第31-35页 |
二、 话语戏仿的解构与建构 | 第35-37页 |
第二节 话语的虚构与真实 | 第37-39页 |
一、 虚构的程式 | 第37-38页 |
二、 “幻象”与“真相” | 第38-39页 |
第三节 话语表演 | 第39-46页 |
一、 话语表演的标定 | 第40-44页 |
二、 话语表演的角色 | 第44-46页 |
第四章 媒介社会话语的意义生产 | 第46-56页 |
第一节 社会层面的意义生产 | 第46-52页 |
一、 官方话语与民间话语的“对话” | 第46-47页 |
二、 社会问题的暗示 | 第47-50页 |
三、 社会结构的建构 | 第50-51页 |
四、 社会集体意识认同的建构 | 第51-52页 |
第二节 媒介层面的意义生产 | 第52-56页 |
一、 媒介场域中话语权的建构 | 第52-54页 |
二、 媒介节目新形态的探索 | 第54-56页 |
结论 | 第56-5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9-61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| 第61-62页 |
致谢 | 第62页 |